
“103上16运输巷顶板砂质泥岩
63上08工作面中间巷顶板中砂岩
63下05工作面顶板粉砂岩……”
日前,笔者在付村煤业公司设计办公室设计主管师孙延斌的办公室,被一面摆放着各类岩石的“装饰墙”吸引,只见每一块岩石上都写着诸如此类的说明,采自哪里、属于什么岩性,一目了然。

“每进入一个工作面,我们都会取一块岩石,每一块岩石都是我们进行支护设计的依据。”孙延斌告诉笔者,他们根据岩性,不仅可以设计出最科学、最安全的支护方案,还可以最大限度地节约生产成本。
对于煤矿来说,生产一线既是效益“源头”,也是成本“大头”,付村煤业牢牢抓住源头成本管控这一“牛鼻子”,将井巷工程纳入“经济技术一体化论证”体系,围绕优化支护参数、优化巷道布置、优化系统设计、优化施工方法等,控好降本“源头”,引来效益“活水”。

孙延斌的这面“岩石墙”就藏着很多源头降本“门道”。他们根据顶板岩石的岩性和现场条件,坚持支护“一面一策、一巷一策”差异化设计:
针对103下11轨道巷不同位置矿压显现的规律,优化三种不同情况下的断面支护参数,共计节约支护费用70万元;

同时,该公司将“设计成本是最大成本”的理念贯彻始终,不断优化顶层设计、生产系统、劳动组织,压减生产环节、冗余工序,形成设备、人力、能耗最优设计方案,最大限度实现源头降本。
东十采区马集断层西部块段由于隶属于两个不同采区,原计划是设计两个小工作面组织生产,他们通过对采区进行边界变更,优化设计方案,将这两个小工作面优化整合为103上16大工作面。


“我们通过这样优化生产系统设计,直接省去一个切眼施工、‘1安1撤’施工及两个联络巷岩巷的施工,综合节支近千万元。”该公司副经理王树亮说。


正所谓“蛇打七寸”,抓住了源头,就抓住了成本管控的“七寸”。
通过“一巷多用”优化设计,根据接续时间节点的不同,将103上16工作面运输巷外段,暂时改为103下11工作面轨道巷掘进期间的回风巷,减少岩巷掘进155米,节支150万余元。
在东六、东十采区,把两条闲置采区联络巷改造为单轨吊充电硐室,节省掘进费用180万元。
在83采区,将常规“一岩两煤”三条准备巷道全部优化布置在煤层中,不仅将生产效率提高至80%以上,还减少投入140万元。
“我们坚持‘降本重心在井下、关键在源头’,通过统筹思考、超前管控,大力做好源头降本文章,持续增强企业盈利能力。”付村煤业经理侯晓松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