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月,我们凭借这套前置管控方法,累计审减非必需采购计划26项,从源头上节约资金220余万元。”在付村煤业公司业务运营中心,业务主办张阳指着“云库存”平台的实时数据介绍说。

今年以来,付村煤业公司深入贯彻落实“厉行节约、严控成本”工作部署,构建起全员参与、全过程控制、全要素管理的全面成本管理体系,让精益管理“炼出”实实在在的效益。
源头发力降成本
“降本就要找到‘源头’,我们从生产源头抓起,向成本根源发力,将精细化管理,渗透到生产的每一个环节。”该公司副经理王树亮介绍。
他们坚持优化设计,将马集断层西面资源整合为103上16大工作面,直接省去一个切眼的施工和“一安一撤”的整套流程,综合节支近千万元。

在该公司,生产源头的类似巧思随处可见。东六、东十采区闲置巷道变身单轨吊充电硐室,节省掘进费用180万元;将103上16工作面运输巷改为103下11工作面掘进期间回风巷,减少岩巷掘进155米。“一巷多用”的创新实践,不仅满足了规程的硬性要求,更实现了生产成本的大幅优化。
这种精打细算同样贯穿于各专业日常运营。该公司选煤厂通过优化工艺与强化管控,电费、介耗、浮选药剂同比分别下降3%、9%和15%,矸石带煤率下降40%,而处理能力与回收率则稳定提升。

与此同时,一场关于“时间”的精准调度也在上演。他们实施“1小时弹性交接班”,主动将生产向电价更低的深谷时段倾斜,每月可节约14万元电费。
向物资管理要效益
有库存不采购、有旧物不采购、有未到货计划不采购——这“三不原则”,是付村煤业公司今年经营管控的铁律。

该公司聚焦生产、经营、管理“三环节”和机关费用“一重点”,出台了《关于“厉行节约 严控成本”的实施意见》,重新修订了《加强非生产性支出管理办法》,进一步强化节支降本管理力度。
“我们建立了分管领导牵头、专业科室统筹、基层单位落实的闲置资产‘三级盘活’新模式,通过清仓利库、强化闲置物资处置、优化设备资源等举措,仅上半年就盘活金额435万元,极大地降低了企业运营成本。”该公司业务运营中心主任贾广水说。


不仅如此,该公司还成立了井下、地面两支物资材料专项检查队伍,常态化开展巡检,曝光浪费现象,截至9月份,已开展检查100余次,揪出各类浪费现象200余个,通过层层分析追责,有力提升了干部职工节约意识。
靶向对标促提升
如何持续提升降本增效工作?他们的答案是:打开视野,向外对标。
该公司不断巩固对标管理体系,聚焦“安全生产、经营创效、质量效益、降本增效”四大领域,精准开展“靶向对标”,形成涵盖45项关键指标的对标体系,并引入行业“专家智库”进行现场诊断,量身定制优化方案。

据了解,1-9月份,该公司组织外出对标39次,涉及5个专业16个单位,形成学习转化报告31份。
“我们还从内部对标入手,将各单位‘避峰填谷’执行情况纳入考核,仅三季度就实现节电55.6万度。”该公司机电管理部部长乔东介绍。

他们对采煤、掘进、主提、主运、洗煤等专业每旬用电率进行考核兑现,考核结果与绩效挂钩,有效激发了基层单位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此外,该公司还系统提炼生产、经营各环节的优秀案例,编撰形成《付村煤业降本增效手册》,成为职工随时可学、随手可查的“行动指南”。
“实践证明,降本增效更重要的是‘向管理要效益’,只有建立长效机制,将精益管理融入每个环节,才能真正把厉行节约、严控成本要求落到实处。”该公司经理侯晓松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