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四季度,枣矿集团以“一切成本皆可控”的理念为引领,将管理精细化和运营精益化贯穿于生产经营各环节,通过精细化管理、内部协同与技术创新的多轮驱动,走出了一条内涵式增长的提质增效之路。
精益管控,拧紧成本“阀门”
枣矿集团将成本管控作为应对市场挑战的关键抓手,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严格推行降本增效硬性措施,各单位从细处着手、向实处发力,全方位压缩成本空间,确保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
新安煤业公司通过加强源头管控,大力实施设计优化、工艺改进等措施,减少辅助工程和无效工程,坚决杜绝源头浪费与过程浪费。全面推行工程“项目化”管理,深入实施自修自制、自安自撤等“六自”管理,大幅减少外委维修、建设等费用。
付村煤业公司则创新实施“四级联动、目标激励、精准递减”成本管控模式,在精煤产量同比增加的情况下,实现材料费、电费等不增反降,该公司业务运营中心主任贾广水介绍:“我们坚持‘降本重心在一线’,仅源头降本就达1400余万元。”
协同创效,盘活内部资源
枣矿集团着力打通内部资源流通渠道,通过构建“集团管控+市场化”六大协同机制,深挖内循环潜力。创新实施“双维度四象限”管控体系,需求端的立项审批、组织流程、协同降本、协同例外事项在四大象限中被精准“画像”。供应端则通过认领数量、服务质量、协同利润、品牌口碑“四项指标”进行动态评价。七五煤业公司运营管理中心褚敏感受颇深:“过去签个内部单子要跑断腿,现在鼠标点一点,需求直接对接。”
在煤炭销售方面,枣矿集团以内部需求为“锚点”,精心编制内部用煤计划,依托物商公司煤炭实体贸易平台,加大省内矿井洗混煤掺配,同时深挖省外电煤协同潜力。
技术创新,赋能提质增效
枣矿集团坚持将创新驱动视为提质增效的核心引擎,鼓励各矿井单位开展技术攻关,破解生产中的难题,以科技创新赋能生产环节,通过技术升级和工艺改进,不断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产品附加值。
在充填开采技术方面,岱庄煤业公司创新应用半隔离施工工艺,充填开采效率提高20%,围绕“去泥矸化”课题,反复进行膏体参配实验,设计安装了泥矸自动配比系统,推动泥矸利用率达到100%。
柴里煤矿选煤厂创新研发的双锥无压三产品重介旋流器,分选精度从以前的0.5mm提高到0.25mm,精煤产率提高了1.5%。
蒋庄煤矿选煤厂组织实施了“粗煤泥精准分级与智能控制技术的研发”项目,使粗精煤泥在保持现有灰分不变的情况下产率显著提高。付村煤业公司洗煤厂完成了浮精压滤机穿流工艺系统升级改造,实施尾煤泥截粗工艺,精煤回收率较上半年提升2%。
全员参与,凝聚降本合力
枣矿集团深知,降本增效非一人一力之功,必须凝聚全体员工的智慧和力量,通过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引导员工从“要我降本”向“我要降本”转变,营造“人人讲节约、事事求高效”的良好氛围。
新安煤业公司秉持物资材料“物尽其用、循环使用”理念,推行小型物资共享共用、大型物资周转使用,利用井口物资超市、再生资源站、井下周转库对物资进行集收、集发,截至目前,全年累计回收复用物资1525万元,实现了“零废弃”“零库存”。
付村煤业公司设备制修厂形成了“精准鉴定、精准维修”工作机制,对所有待修设备进行多专业联合鉴定后确定维修方案,避免“小故障过度修、小部件大维修”。
七五煤业公司全面启动“大清理、大整顿、大回收、大复用”专项“瘦身”行动,依托“线上信息平台共享+线下专项清查核实”的双轨模式,对井下各作业点、井上料场及车间库房开展全面摸排。
从设计优化的源头管控,到修旧利废的“芝麻西瓜一起捡”;从“双维度四象限”的协同机制,到充填开采的技术突破,这些实实在在的举措共同构筑起枣矿集团应对市场变化的“防风墙”。枣矿集团各矿井单位正以决战姿态决胜四季度,持续在精益管理、俭朴节约、提质提效上下功夫。
降本增效是一场永无止境的追求。下一步,枣矿集团将坚持精细化全过程管控,不断增强内力,“节”尽所能降本增效,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