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公司名称

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
枣矿故事

成本“瘦下来” 效益“跑起来” | 高庄煤业

作者: 谢蓉   发布日期: 2025年10月14日   来源: 山东能源枣矿集团



“以前风动单轨吊出故障,得等‘外援’来修,10天周期、3万费用,既影响生产又耗费资金,现在自己动手,3天就能让设备‘满血复活’!”提起不久前的风动单轨吊紧急维修任务,高庄煤业公司智能装备工程师盛防华言语间满是骄傲。



这样的突破,在该公司的降本增效账本上并非个例。今年以来,面对市场持续下行的严峻形势,该公司两眼向内挖内潜,以自主检修破难题、创新工艺解痛点、修旧利废深挖潜,把“成本压力”转化为“发展动力”。


面对井下设备维护这一“老大难”问题,他们将深耕“内功”作为破局关键。选派技术骨干前往兄弟单位对标学习,通过实地观摩、经验交流、技术研讨等方式,将维修“真经”和“诀窍”尽收囊中。定期开展“实操传帮带”活动,通过拆解、组装、调试废旧设备全过程实操训练,让维修人员在实践中淬炼成长。



技术实力沉淀后,他们全面拓展维修服务范围,新增巷道支架、自移机尾、单轨吊等设备的自主维修项目,攻克多项“卡脖子”难题,节约外委修理费210.55万元,实现“依赖外委”到“自主创效”的转变。





九月中旬,井下11311工作面风动单轨吊突然“罢工”,作为物料运输关键设备,其停摆直接影响着生产。该公司迅速组建维修专班,从更换磨损的轴承与刹车片,到反复调试参数,连续3天攻坚,最终,设备性能不仅完全达标,还将维修周期缩短7天,节省外委费用3万元。




“技术创新并非高不可攀,一线职工的智慧往往能成为降本增效的‘金钥匙’。”他们常态化开展“五小”创新、合理化建议征集活动,设立众创联盟工作室“创新角”,利用班前会开展“金点子分享”活动,让基层创新智慧真正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该公司井下风动设备,长期受压缩风中杂质困扰,设备故障频发、维修成本居高不下。面对这一难题,该公司设备制修厂充分发挥技术优势,成功研发了新型矿用风管管式过滤装置。经模拟井下风压环境测试,该装置除尘效率达95%以上,能有效拦截水分与固体颗粒,从源头降低设备故障率,真正实现小创新解决大问题、微改造创造大效益。



“能修复的绝不换新品,能自制的绝不买成品,能复用的绝不浪费”,这是该公司的“省钱铁律”。他们将回收上井的废旧物资视为“原料库”,构建起“回收—修复—再利用”的完整闭环,实现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今年以来节约材料费140.22万元。







他们还常态化举办勤俭之星竞赛、节俭随手拍等活动,并将物资回收、修旧利废等与绩效考核直接挂钩,有效激发全体职工参与节约创效的积极性,构建起“人人参与、处处挖潜”的全方位降本增效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