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款‘卧式带锯床可移动滚筒送料架’,破解了以往利用卧式带锯床下料时,需要人工拉拽的难题,大大降低了劳动强度……”近日,从蒋庄煤矿机电设备制修厂传来佳音,该厂集众之智,用“小革新”破解了生产难题,创造了可喜效益。


一直以来,蒋庄煤矿坚持以问题为导向,鼓励职工立足岗位开展技术创新,一批“小切口、大效益”的改善项目纷纷落地。这次机电设备制修厂“卧式带锯床可移动滚筒送料架”的成功投用,便是职工创新创效的生动诠释。
回想起研发可移动滚筒送料架的初衷,创新团队成员们感慨万千。据介绍,以往,他们在利用卧式带锯床下料时,面对6米扁铁和4米工字钢这类较长的原材料可谓困难重重。人工使劲拉拽不仅耗费大量人力,还存在安全隐患,同时下料过程缺乏合适的支撑平台,影响下料的精度和效率。


为了解决这一难题,他们自主设计制作了可移动滚筒送料架,采用的带有万向轮的底座,犹如给设备装上了灵活的“脚”。同时,针对扁铁和工字钢的形状特点,他们设计了滚筒式的送料结构,通过均匀分布的滚筒阵列,既能有效支撑原材料,又能通过滚筒的转动实现原材料的自动进给,让下料工作变得轻松高效。
一线是技术革新的舞台,一线工人是技术革新的主角。一件件“如臂使指”的有效工具,都源自一线职工的智慧大脑。

为充分发挥一线职工的聪明才智,该矿搭建高技能人才孵化基地,设立创新工作室,组建“大学生联合会”,在这里,职工们可以尽情施展才华,碰撞出创新的火花。据了解,近年来,他们共征集群众性自主创新项目1400余项,推广优秀成果700余项。
传统的电液抽板在使用过程中,只能通过接近开关才能检测电液抽板是否开关到位,且无法确定电液抽板的开度位置,影响人员操作,降低了运行效率。


问题是创新的“动力源”。为解决这一难题,该矿选煤厂大胆创新,安装拉线位移传感器,通过拉线的长度确定抽板的位置,同时反馈到控制系统,操作人员可根据位置信号对抽板进行准确的调节。
选煤厂

滚轴筛防大块物料错配改造,减少了重介旋流器的堵塞次数,提高了重介系统分选效率,仅通过减少电能浪费就可节约2.1万元;
机运工区

﹣430中央变电所供电线路改造,降低了供电风险损失,提升生产稳定性,延长了设备寿命;
选煤厂

“直倾角+外扩”防堵溜槽改造在380皮带机尾溜槽的设计与应用,有效杜绝了溜槽堵塞和设备空置运行的现象,全年可节约电费1.2万元……

这些小改小革,源于职工对工作的热爱与专注、对安全与效率的不懈追求,正源源不断地为矿井的发展注入强大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