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公司名称

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
枣矿故事

变化管理催生掘进新质效|三河口矿业

作者: 曹士昌   发布日期: 2025年08月26日   来源: 山东能源枣矿集团



破岩、出矸、支护、延伸辅助……在三河口矿业公司13辅助采区胶带巷,各环节环环相扣,繁忙而有序。



今年以来,他们以变治变,勇于打破藩篱、推行新模式,闯出了“强循环管控、工序衔接、协同作战,优人员配置”的“三强一优”掘进新路径,释放出掘进新活力。


巷道断面大、岩层稳定性差、支护难度大……在进入13辅助采区胶带巷施工初期,循环失控、工序脱节、协作低效成为该公司综掘工区迈不过的“坎”。



“经常因某个环节卡壳,导致整个循环不得不停下来,并且多次出现临时支护滞后的问题隐患。”该工区区长闫志杰说,“当时大家都着急,既怕完不成任务,更怕出安全事故。”



掘进要提速,头道难题还是循环管控。该公司成立专项攻关组,深入工作面跟班调研24个循环,将掘进作业流程拆解为“安全检查—破岩—出矸—临时支护—永久支护—辅助延伸”6大环节,制定“掘进循环时间标准表”,明确每个环节的“最优时长”与“超时预警线”。


与此同时,该公司还采取“管理人员专盯+目标化”管理,现场监控各环节进度,一旦出现超时,立即分析原因并调整方案。



“现在每个循环都像‘倒计时’,大家心里有底、手上有劲,单日循环次数比原来提升68%。”闫志杰说。


“打窑”要换个干法!在工序衔接上,该公司打破传统“串行作业”模式,推行“掘支平行、多工序交叉”的作业方式。


在掘进施工中,掘进机截割头在前方破岩时,支护组同步在后方10米处检查顶板岩层,提前标记锚杆孔位置;出矸作业进行到70%时,辅助组便开始延伸带式输送机与供水管路,实现“上道工序未结束,下道工序已准备”。



针对断层带岩层破碎的问题,他们创新采用“短掘短支”工艺,将每循环进尺从2米调整为1.5米,减少顶板暴露时间,同时在临时支护中增加“护顶网+前探梁”双重防护,确保支护安全。

“以前各干各的,出矸时支护组等着,支护时辅助组闲着,现在大家拧成一股绳,质量和效率同步提升。”该工区掘进工张光磊的感受,道出了“强协同作战”的成效。



该公司还重新梳理修订岗位流程,制定《岗位作业清单》,明确每个岗位的必做项、禁做项与协作项,并通过“跨岗位培训+班组模拟演练”,让每名工人掌握2至3项相邻岗位技能,形成“一专多能”的作业团队。

巷道顶板平整、支护牢固,每米巷道的锚杆间距误差不超过5厘米;作业循环有序推进,单日最高进尺达6.3米,较优化前提升超过300%,巷道掘进效率平均提升45%……走进三河口矿业公司13辅助采区胶带巷,曾经的“施工难题”已转化为“示范亮点”,被枣矿集团评为“安全高效快掘标杆迎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