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受矿井禀赋客观因素影响,近年来,滨湖煤矿电费成本一直居高不下。他们系统梳理总结以往用电管理经验,科学制定《滨湖煤矿节电考核管理办法》,精准对接全天“峰平谷”电价政策,为矿井量身定制节电“套餐”,全面开启“省电模式”。

跟电价玩“躲猫猫”。他们每月召开“诸葛亮会议”,通过优化生产模式,实施中班峰时进行检修作业,采掘设备避开尖峰时段和峰时段运行,尽量在平、谷、深谷时段运行,最大限度降低电费。


对井下主排水泵、主运皮带等实行“避峰填谷”运行方式,巧用峰谷电价差,做到生产节能两不误。合理封闭采区部分回采完成巷道,降频调节主风机电机转速,在满足矿井通风条件下有效减少设备电力消耗。
在该矿设备制修厂的厂房里,堆满了一批升井的“伤痕累累”的采煤机、液压支架、刮板运输机等大型设备。通过估算,这些设备不外委,自行维修可以节省150余万元,厂长杨强带着技术团队,制订自修计划,检测、除锈、维修、喷漆……40天后,这批装备焕然一新“返老还童”,威风凛凛地站着队列,等着再次上岗。

职工浴室的改革,成了矿里的“网红案例”。以前,这里有8名职工,分三班,分工精细却效率低下。

该矿业务运营中心主任胡新建带着团队来“解剖麻雀”。通过实施精准定岗、精细流程、精益成本“三精管理”,将8个传统岗位优化重组为4个复合型岗位,运营成本压降率达42%,工作效率却提升了一倍。
井下部分固定岗点“承包制”也让他们津津乐道。面对职工退休带来的自然减员,经过多方协商,制定了岗位运行考核方案,实施不增人、不减资,现有人员对岗位实行市场化承包,承包后人均月工资增长2000余元,增幅达36%,不仅有效缓解了人员短缺问题,更激发了在岗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在该矿煤炭运销办公室的一张全国地图前,运销办公室主任刘刚盯着千里之遥的重庆,眼里闪着光。最近市场监测显示,西南地区化工用煤需求旺盛,而滨湖煤正好对胃口。
“走,去山城‘相亲’!”副矿长王健亲自带队,带着煤样飞重庆。他们向重庆客户摆出“三对”方案——煤质指标从井口对应用户炉口、产能规划匹配用户需求、物流服务对标行业标杆。

“我们可以根据您的生产参数调整洗煤工艺,还能提供‘门到门’运输,保证能按照日期到货。”这招“定制化服务”打动了对方,从此,这条“内河通道”打开了西南市场的大门,后续订单源源不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