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枣矿集团柴里煤矿有一处特殊的“宝藏”——不是深埋地下的煤炭,而是一座占地108平方米的“职工书屋”。这里没有机械的轰鸣,唯有书页翻动的沙沙声;没有飞扬的煤尘,却弥漫着知识的芬芳。这座书屋曾荣获全国“职工书屋”示范点称号,成为全国煤炭系统学习的标杆。历经七年耕耘,阅读的种子在这里生根发芽,书香重塑了矿山的精气神:从“借书难”到“随时读”,从“打牌消遣”到“读书打卡”,矿工的生活悄然改变。
从废弃仓库到全国标杆:书屋的蜕变之路
“以前下班后,工友们要么喝酒打牌,要么刷手机,日子单调得很。”井下工作20年的老矿工郑建国回忆道。
改变始于枣矿集团工会的“职工书屋”三年计划。面对资金与场地的难题,矿工会主席带领团队跑遍矿区,最终将一间废弃仓库改造成首间书屋。
“我们通过‘党政支持一点、工会拨款一点、职工捐赠一点’的‘三一点’筹资模式,让书屋逐渐成型。”管理员侯然然介绍。如今,全矿已建成7个总支级书屋和35个车间级书屋,藏书达9500余册,涵盖安全生产、文学历史、专业技能等七大类,井下作业区还配备了“流动书箱”。
“现在下井带的不仅是工具,还有书!”综采二区智能装备工程师张利顺指着班组的红色皮箱说。箱内装着《煤矿安全规程》《设备故障排查手册》等实用书籍,工友们在休息时翻书讨论,甚至解决实际问题。
“去年采煤机异响故障,就是靠书里的图解排查解决的。”张利顺自豪地说。凭借持续学习,他不仅蝉联五年技术比武冠军,更获评“柴煤工匠”“煤炭行业技能大师”,成为矿上的技术标杆。
知识改变命运:矿工的“逆袭”人生
机电设备制修厂电工李晔曾是“技术小白”。“过去,厂家轻松解决的问题,我常折腾半天还搞不定。”他坦言。一次偶然,他在书屋翻到《智能设备维修大全》,从此沉迷学习。
每天下班后雷打不动学习两小时,笔记写了三大本,逐步掌握设备编程与创新维护技术。两年后,他考取高级电工证,晋升智能装备工程师,还成为矿上的兼职讲师。他的课程《智能设备故障排查》场场爆满,吸引周边单位职工“蹭课”。“知识真能改变命运!”李晔感慨。
矿工张彪的蜕变更令人惊叹。工作之余,他痴迷藏书、读书、写书,通过自学编撰《枣庄矿区民俗志》《百年中兴史略民俗篇》等著作。
“第一次写‘煤炭生产’,改了十几遍。”他回忆道。如今,他的文章屡登国家级报刊,成为读书会的“明星分享人”,并斩获“全国书香之家”等荣誉。“书里说‘地下有光’,我现在信了。”张彪摩挲书页,眼神熠熠生辉。
书香浸润矿山:阅读活动点燃全民热情
2023年4月,柴里煤矿第七届“书香柴里·阅读越美”读书月启动,融合线上线下“潮玩法”,“红色经典诵读”“21天打卡挑战”“最美朗读者”等活动掀起热潮。职工公寓的“人才书角”、区队学习室的“红色书柜”,让书籍触手可及;亲子共读、夫妻夜话的场景,更让书香从矿山流淌至千家万户。
“大家好,我是工会的李慧,今天和女儿一起朗读《长江》片段……”在“最美朗读者”活动中,李慧母女的作品慷慨激昂。李慧说:“女儿为了练好朗诵,每天对着镜子练到半夜,比考试还认真!”去年,她们斩获一等奖,参加了矿上的读书分享。
柴里煤矿还将阅读与职工素质提升工程深度融合,通过“工匠读书沙龙”“技能提升营”等特色活动,引导职工从书籍中汲取创新智慧。
地质测量部邱扬军不仅是个人技能的佼佼者,先后斩获枣庄市职工职业技能大赛冠军、“五一劳动奖章”和“煤炭行业技能大师”称号,而且致力于团队成长。作为枣矿“青年工匠”实操大讲堂的常驻讲师,他带出的徒弟中已有12人通过在职工书屋自学取得中高级职称。如今,“证多不压身”成为流行语。
七年时光,9500余册书籍被翻阅至卷边,2800余人次在读书月中找到答案。这座书屋不仅是荣誉的象征,而且是矿山的精神图腾。当墨香浸润煤尘,知识的力量证明:比“黑金”更珍贵的,是人的成长;比产量更重要的,是照亮生活的光。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