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公司名称

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
枣矿故事

向“绿”而行,共赴与春天的约会 | 枣矿集团

作者: 王新 徐斌   发布日期: 2025年04月22日   来源: 山东能源




在枣矿集团,一场以“绿色”为名的“约会”正在百里矿区悄然展开。从塌陷地复垦到矸石山披绿,从无尘化矿井到循环经济产业链,枣矿集团以科技创新为笔、生态治理为墨,绘就了一幅“黑色能源绿色化、高碳产业低碳化”的生动图景。


PART.01

塌陷地重生

 “生态包袱”变“发展财富”


春日的暖阳下,蒋庄煤矿塌陷地人工湖,如同一块镶嵌在矿区腹地的翡翠,波光潋滟中倒映着新绿的垂柳与湛蓝的天空。曾经因采煤塌陷而满目疮痍的土地,如今在生态治理的魔法下,蜕变为集休闲、观光、绿色种养殖于一体的“矿山生态园”,成为职工家属与周边居民亲近自然的“网红打卡地”。



而在其矿井东南侧的塌陷区则通过复垦改良,建成了绿色农业基地,通过发展无公害蔬菜种植和优质绿色养殖,每年为职工家属免费供应新鲜蔬菜,打造了“绿色餐桌”闭环产业链,该项目被评为全省采煤塌陷地综合治理创新工程。


三河口矿业公司将300亩塌陷水面改造为“藕虾共作+人工湿地”生态农业园。同时,积极引入社会资金,建设新能源光伏项目,实现了“一地两用、一水两养、渔光互补、农光互补”,走出了“塌陷治理+生态+产业”的融合新模式。截至2024年,枣矿集团塌陷稳沉治理率达到100%,耕地复垦率超过80%。


PART.02

矸石山“蝶变”

 从“黑山”到“绿肺”


作为煤矿环保治理的“硬骨头”,矸石山曾长期困扰柴里煤矿,他们通过“矸石不落地”工作方案,创新采用洗矸销售、井下充填、覆土绿化等综合治理手段,完成矸石山生态修复工程,将昔日“黑山”变为绿地与工业用地,并配套建设职工公园、运动广场等公共设施,惠及周边数万居民。



无独有偶,蒋庄煤矿在矸石山治理中通过覆盖密闭网、加设抑尘网、安装喷淋设施等措施,还实现了粉尘污染的大幅降低,同时利用矸石作为填充原料,进行充填开采,实现了煤炭资源高效开发与生态环境治理的双重突破。





而在枣庄市区的新中兴公司,依托中兴煤矿旧址实施的矸石山治理及矿山公园建设项目,更是成为了资源枯竭型城市生态转型的标杆案例。通过系统性生态修复与工业遗产保护相结合,不仅解决了环境污染问题,还为城市注入了文旅活力,以“含绿量”提升“含金量”,实现生态效益、社会经济效益双赢。


PART.03

技术革新

 从源头到末端的“全链条”减碳


在枣矿集团,绿色转型不仅停留于末端治理,更贯穿于生产全流程。柴里煤矿选煤厂研发国内领先的“双锥无压三产品重介旋流器”,自投入使用以来,分选精度提升至0.25毫米,精煤回收率增加1.5%,创效近4000万元,为老矿注入高效环保新动能。田陈煤矿推出“全包围式皮带降尘微喷雾”“大巷除尘洒水车”等专利装置,井下除尘效率达90%,实现“割煤不飞尘、运输不带尘”,职工职业健康保障水平显著提升。



在高庄煤业公司,通过“预沉调节+膜浓缩+蒸发结晶”工艺,将矿井水转化为生产用水,实现了水资源循环利用,年节约深井水40万立方米;同时利用太阳能和余热技术,每年减少燃煤400吨,实现资源利用与降碳双赢。七五煤业公司首创“网格化环境监管体系”,将环保责任细化为三级网格,以抓安全的态度和力度,实行“先停产、后整改”刚性机制,实打实、硬碰硬地抓好环保工作,实现环保监管“无死角、无盲区”,推动环保工作从被动应对转向主动治理。


春日漫步枣矿

目之所及绿意葱茏

这场“绿色变革”

是枣矿“向绿而行”的生动实践

是传统能源绿色转型的生动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