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以来
付村煤业公司坚持人才需求导向
对人才队伍精准“把脉会诊”
不断健全完善体制机制
强化职业技能教育和实操培训
全面激发技能培育活力
畅通人才成长通道
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人才保障

做大人才“蓄水池”
“以后我就是您的徒弟了,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一定努力学习,还望师傅多多指点……”近日,该公司举办“师带徒”签约仪式,青年职工正式拜师学技。
“拜师不仅仅是仪式,更是一种传承和赓续,通过‘师带徒’的方式,帮助新入职大学生迅速融入岗位、进入角色,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技能,成长为一岗多能的复合型人才。”该公司党委组织部副部长、党群工作部党支部书记姜辉说。

为加快青年人才成长,该公司扎实开展“导师带徒”活动,出台《智能工程师“师带徒”考核细则》,采取“一对一”“多对一”“一对多”等形式,深化师带徒工作,进一步明确理论、实操“双考核”流程,把徒弟学习成效与师傅薪酬、津贴相挂钩,着力提高师傅教、徒弟学的积极性,持续打造源头培养、跟踪培养、全程培养模式,着力做大挖深人才接续“蓄水池”。

深耕人才“试验田”
“我们近日依托徐伟同创新工作室,邀请枣庄市巾帼工匠郭莹,围绕‘多种传感器的皮带保护应用’,对选煤厂35名职工进行专题授课。”该公司党群工作部业务主办邓运兵说。

该公司持续为人才搭舞台、建平台,持续发挥智创基地学习、培训、交流、创新职能,进一步细化职责、丰富形式,以“劳模创新工作室”为阵地,通过劳模(工匠)大讲堂、名师带徒、经验分享、学习交流等形式,对职工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如今,创新工作室已经成为职工技能提升的“大课堂”、人才培育的“试验田”。
据悉,在创新工作室的带动下,该公司各类创新成果如雨后春笋般竞相涌现。选煤厂职工郭莹带领巾帼创新工作室成员,设计开发的智能煤矸分选系统,实现了矸石及煤的自动识别、自动分拣、自动煤矸分流处理,年可增加经济效益570余万元。

打造人才“强磁场”
“我们坚持‘知识化、专业化、技能化’,大胆提拔使用技术能手和工匠人才,积极为他们创造发展机会、提供锻炼平台。”该公司政工中级主管师、党委组织部(人力资源部)部长薛波表示。

他们不断完善技能人才选拔培育、绩效考评相关制度,出台《智能装备工程师实施方案》,健全技能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激励制度,重视考评结果运用,坚持把高技能人才提拔使用起来,让他们在推进公司变革求新、转型突破的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发挥优势。
只有薪酬“活”起来,人才才能留下来。该公司坚持价值导向、贡献导向,进一步提高技能人才经济待遇。“我们对纳入‘智能装备工程师’队伍的职工,根据‘试用期、培养期、熟练期、担当期’四个阶段的工作实际,给予相应的岗位津贴。”该公司党委组织部副部长张庸说。

终身之计莫如树人,人才是企业持续发展的第一资源。“下一步,我们将持续完善立体化、精准化、多元化人才培养机制,在开发人才资源、打造人才优势、深挖人才潜能上做文章,力促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人尽其用的良好局面。”该公司党委书记胡乐菲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