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晨五点,高庄煤业公司高盐水处理站的灯光,在晨曦中显得格外明亮,该公司生态环保部副部长邢洪魁手持记录本,俯身贴近仪表,目不转睛地盯着仪表上跳动的数据,逐一检查蒸发结晶装置的运行参数。
“盐分离的纯度必须达到98%以上,才能避免二次污染。”他一边记录数据,一边向值班技术员强调。


对邢洪魁来说,这是再普通不过的一个清晨,也是他三十年如一日坚守的缩影。

“滴水成金”的“水医生”

四季轮回,无论是炎炎夏日还是寒冬腊月,邢洪魁始终坚守在矿井水治理的第一线。当看到矿井深井水用量连年上升时,这位“老环保”坐不住了,他带领技术团队全面开展调研,按照“减量化、资源化”利用思路,历经三个月的攻关,形成并实施了8项深井水减量改造实施方案,开启了“水资源综合利用攻坚战”。

邢洪魁在一次现场巡查中,发现综合楼卫生间冲厕水量非常大,就在想,如果能把这部分水节约下来,将大大降低深井水的使用量。于是,立即着手计算,提出了用中水替代深井水的改造方案。正是有了他这种近乎偏执的严谨,让矿井2024年深井水用量锐减26.5万立方米。而高盐水处理费、污水处理费、排污税等高达439.75万元的综合节支效益,更让这份执着绽放出经济与生态的双重光彩。

环保理念的“播种人”

“大家看,这瓶处理水能进行生态养鱼!”在生态宣传“一条街”的活动现场,邢洪魁举起的透明玻璃瓶,在阳光下泛着粼粼波光。这样的场景时常上演:世界环境日的海报展、节能小妙招的宣传单……邢洪魁总能创新开展形式多样的节能环保活动,将环保意识植入全体职工心中。

一次,邢洪魁发现洗煤厂使用处理后的矿井水,处理费用反而有所增加,这引起了他的深入思考。怎样才能让节能环保引起全员重视,自动自发地去解决问题?
于是,他又组织了一场跨部门“诸葛亮会”。在挂满流程图的会议室里,引导技术人员逐级溯源,最终发现预处理环节的冗余步骤和不合理节点。通过用水工艺系统改造,每年降低矿井水处理费用约6.5万元。
他坚持组织这种“问题导向+全员参与”的头脑风暴,催生了17项节能环保工艺革新。

双重战线的“精算师”

在工作中,邢洪魁注重节支降耗、节能减排“两手抓”。他持续强化各类材料、设备的全流程管理,精准查找各个环节存在的问题,制定切实可行的节能降耗方案。同时,紧跟智能化矿井建设步伐,组织人员自主开展各类设备的设计改造,力求最大限度减少无效消耗。

2024年的供暖季,他通过比对历史数据,发现输热管道保温层老化导致热损增加,便提出更换新保温材料的建议。看似增加20万元投入,却使热力用量下降18%,换来综合效益超200万元。
为更好解决维修油污处理问题,他走进生产车间,为职工现场示范油水分离操作,并推动建立危废库。如今,库内的每个油桶都有了“电子身份证”,废油得到了有效管理。

在平凡的岗位上,邢洪魁始终坚守初心,以实际行动践行着生态矿山守护者的使命,让矿井的生态名片愈发闪亮。2024年,他被济宁市城乡水务局授予“落实国家节水行动工作先进个人”,并荣获山东能源集团2024年度“劳动模范”殊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