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风门旁红外感应装置无声“注视”着往来的车辆,密闭区域的电子围栏如同“隐形卫士”,在黑暗中织就安全防护网……这一幕是三河口矿业公司通防智能化安全防护系统的工作常态。


据了解,三河口矿业公司通过密闭压减风量、智能化通风、改造防火门等举措,构建“人防+技防”双重保障体系,在保障职工安全的同时,实现了通风效率与资源利用率双提升。

他们通过红外传感器与视觉识别技术组成“感知矩阵”,可实时监测行人及单轨吊通行状态,自动控制风门开闭,当单轨吊和行人靠近时,风门自动开启,待人员通行后,风门又会迅速闭合,整个过程无需人工干预。
在地面调度室,他们新增视频监控与远程控制功能,实现了对风门状态的实时管理。同时,他们还对单轨吊维修硐室调节风窗进行改造,可以根据单轨吊充电状态调节风窗通风量,降低无效风量浪费,提高矿井通风利用率。
“通过智能化改造,现在井下风门就像是长了‘眼睛’和‘大脑’。”该公司运输工区职工吴长贺说。

在13上01工作面,该公司建成了一套智能防火门系统,采用双层耐火钢结构门体,表面涂覆耐高温涂层,内部集成烟雾、温度、一氧化碳及甲烷传感器。当传感器监测到环境异常时,系统即时向地面调度中心传输预警信息,并通过液压驱动装置实现防火门自动闭锁。
“这套系统就像给矿井装上了‘条件反射神经’,实现了火灾超前预警、隔绝火源。”该公司通防工技术员安一栋说。

针对密闭区域的安全风险,该公司又在7处重点区域安装了“密闭电子围栏+声光报警”装置。当人员接近危险区域时,系统自动触发声光警示,提醒所有人员远离隐患。自装置投用以来,密闭区域未发生一起人员误入事故。
与此同时,他们在井下开展了“巷道美容”行动,清理回撤废旧杂物、吊挂管路、清淤浆底、引渠排水,既优化回风巷通风环境,增加通风断面,减少通风阻力,又提高了行人通行效率。

“通防系统改造成果已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安全红利,下一步,我们将加大通风、防尘、防火智能化建设,让井下每个角落都能‘看得见风险,听得懂指令’。”三河口矿业公司经理车本方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