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不仅是一首赞歌,它更是一种使命,让人为之奋斗。”
当被问及“对青春的定义”时,枣矿集团付村煤业综掘一区区长王彬给出这样的回答。正是怀着强烈的使命感,他始终在努力“奔跑”。自2003年参加工作以来,他就一直“奔跑”在采掘一线,“奔跑”在矿井安全生产的“前沿阵地”。
特别是去年3月份担任综掘一区区长以来,他勇当为矿井安全生产“打前战”的“开路先锋”,带领队伍多次创出高效快掘新“标杆”,成为付村煤业乃至矿区掘进战线上的一面“旗帜”,被评为2023年度山东能源“劳动模范”。
(山东能源“劳动模范”王彬)
将“走在前、站排头”当成人生坐标
“什么是标杆?这就是标杆——掘进进尺连续多天保持在15米左右,全月完成掘进进尺406米,超标杆值30余米。”
去年七月份,王彬带领工区一班人在103上11运输巷交出的靓丽成绩单得到了枣矿集团领导的高度赞誉。且现场高标准的巷道成型质量、整洁规范的环境面貌也大大提升了该掘进工作面的整体“颜值”,使其“掘进标杆”的美名不胫而走,吸引了矿区众多兄弟矿井前来跟班写实,学习他们先进的“掘金”经验。
(王彬与技术骨干进行探讨交流)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在王区长的带领下,我们工区确立了‘要干就干最好,要争就争一流’的工作理念,坚定地扛起矿井接续大梁,以‘走在前,站排头’的工作成效彰显矿井‘开路先锋’的担当。”该工区党支部书记孙明东说。
“争一流”既争出了付村煤业勇往直前的精气神,也争得了矿井高效快掘的“一席之地”,而这背后,更折射出王彬对工作孜孜不倦的追求。
为不断优化支护设计、设备配套和工艺工序,他带领团队不知熬了多少夜,进行了多少次论证,最终得出了“318综掘机+自移机尾+永磁滚筒+大容量储带仓+干式除尘风机”的掘进配套装备“最优解”。总结出了“1循环进2排+2台锚杆机同时作业+后路超前准备”这一科学实用的生产工序和循环方式,实现了减人提效。
把“现场”当成最好的“老师”
“答案永远在现场,如果有困惑,就去现场找答案。”这是王彬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熟悉他的人都知道,王彬最大的特点就是“泡”在现场学习新技术,琢磨新工艺,研究“过断层、调巷施工”的好方法。
去年12月份,综掘一区转战63上08材巷外段施工,根据巷道设计,需要进行14°调巷,按照以往综掘经验和施工方法,调巷大于8°巷道需要增加安装1部皮带机进行运输。然而,这种方法工作量大、工艺繁杂、用时长,还需要投入较多的人力。
(王彬下井跟班)
“有没有一条更科学、合理的‘捷径’,既可以让职工少出力,又能安全顺利调向?”王彬又给自己出了一道思考题,如何求解?只有从现场寻求“解题思路”。
于是,他坚持“泡”在现场,反复观察综掘机拐弯角度,测量前后推进距离,升井后再用CAD软件模拟调巷曲率半径。经过多次和技术人员一起论证,创新实施了皮带拐弯工艺,不仅成功突破了大于8°皮带拐弯出货技术瓶颈,还为矿井节约设备及配套配件投入21万余元,加快了施工进度和效率,为兄弟单位掘进调巷施工提供了有益借鉴。
“知识来源于现场,又服务于现场。王区长的一线工作法既让工区广大干部职工尝到了甜头,也为大家树立了榜样。”言谈中,该工区主管工程师张飞流露出对王彬的敬佩之情。
将“解难题”当作攀登高峰的“阶梯”
百米井下地质条件复杂,“断层、构造带”等“拦路虎”时时出来“兴风作浪”,既威胁着矿井的安全生产,又制约掘进效率,如何能“智降拦路虎”又能保证安全高效快掘?
“狭路相逢,勇者胜”,在一次次与强敌、“猛虎”过招中,王彬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去年年底,综掘一区接过了63上07材巷施工的重任,刚一进驻该施工地点,现场复杂的地质条件就给了他们“当头一棒”,“这个迎头,我们一直是沿断层掘进,目前揭露的断层就已达到10余条之多,而且还是18°大倾角半煤岩巷掘进,可谓困难重重。”综掘一区副区长宋洋说。
(王彬与技术骨干共同研讨63上07材巷施工计划)
克服困难的能力,是管理能力高低的试金石。“拦路虎”再如何挡道,王彬依然镇定自若,胸有成竹地排兵布阵。
进驻“营地”第一件事就是安装皮带集控系统,原来4部皮带需安设4个人,安好集控后,只需2个人就可完成皮带开停、运输工作。
断层带多,支护工艺就复杂,势必影响掘进效率。为最大限度地提高工时利用率,王彬提出了“超前工作法”,超前准备好后序工序所需的设备、配件,超前为下一道工序创造好条件。同时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支护顶板、支护两帮、联网、接单轨吊等多道工序平行作业,做到了困难条件下的高效快掘,月月超额完成公司下达的掘进进尺目标。
“不经一番彻骨寒,怎得梅花扑鼻香”。在“掘金”路上,王彬一路奔跑,愈战愈勇!在百米井下用青春之“我”唱响了一曲曲敬业奉献、攻坚克难的青春奋进之歌。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