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公司名称

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
枣矿故事

解放思想组工谈丨锻造百年枣矿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

作者: 党委组织部   发布日期: 2022年04月08日   来源: 山东能源枣矿集团


编者按:解放思想,关键是解放干部的思想。组工部门作为矿区干部管理的责任部门,更应在解放思想中先行一步、走在最前。随着“解放思想、变革求新”大讨论的持续深入,矿区组工干部在学习中启迪思路、在讨论中碰撞思想,掀起了一阵高过一阵的讨论热潮。本栏目将从今日起,陆续刊登矿区组工干部解放思想理论文章、心得体会,助力大讨论持续走向深入。


能源集团“31789”培养目标如何落地?集团公司“325三年规划”如何推进?干部结构老化难题如何破解?……这些议题近来在矿区组织人事部门“解放思想、变革求新”大讨论中被高频提及,成为热议话题。

发展之要,惟在得人。集团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侯宇刚在谋划“转型突破、赶超跨越”发展之路时,站在百年枣矿基业长青的战略高度,启动了“‘青蓝相继’育苗工程”,部署了年轻干部培养“325三年规划”,把选人育人用人作为关系枣矿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性、根本性大事来抓,作为推动企业发展的第一动力、第一资源、第一牵引来打造。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是事关党的事业薪火相传、国家长治久安的百年大计。尽管集团公司年轻干部培养选拔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积累了一定经验,但在能源集团联合重组深化“六大协同”的大背景下,与“451”硬性配备和“31789”培养目标相比,与集团公司转型突破的迫切需要相比,差距十分明显,形势迫在眉睫。

集团领导对人事工作的新要求,企业发展对人才队伍的新需要,青年职工对成长进步的新期盼,时刻考验着各级党组织和组织人事部门的格局和眼界,也考验着各级领导干部和组工干部的能力和水平,这亟需掀起一场“解放思想、变革求新”的头脑风暴,督促和引导组工干部打开思想的“闸门”,以发散性、创造性、前瞻性的思维,推动集团人事制度在创新中完善、在改革中突破,形成各类人才脱颖而出、各类创新涌动勃发的生动局面,为百年枣矿行稳致远厚植人才优势。

厚植年轻干部成长成才的沃土。培养选拔年轻干部是一项战略工程,需要矿区组工干部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主动破除惯性思维,打破路径依赖,搭建有效平台,大力营造有利于优秀年轻干部脱颖而出的良好环境。树好正确选人用人“风向标”。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是优化干部选用环境的“净化器”。要旗帜鲜明地坚持“四个重用”“两个反对”。重用坚持原则、敢于担当的干部;重用扎根基层、多岗锻炼的干部;重用踏实干事、实绩突出的干部;重用忠诚干净、职工认可的干部。反对托关系、找门子、跑官要官、说情“打招呼”,反对论资排辈、迁就照顾、亲亲疏疏。严格以责任、结果、贡献、品德为选人用人标准,树立“凭能力用干部、以实绩论英雄”的鲜明导向,做到“唯才是举、唯才是用、唯才是育”,真正把德才兼备的人才凝聚到党组织周围,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用好干部能上能下“指挥棒”。干部能上能下是国企三项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其原则是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当前,有些干部心存“干部是铁交椅”的思想,滋生了“慵懒散”的不良习气,当了“睡觉的兔子”,严重影响了工作和发展。对此,要大喝一声、猛击一掌,进一步深化和加快干部竞争机制变革,变“伯乐相马”为“赛场选马”,常态化开展多层级、多岗位的公开竞争上岗,强化各类考核结果运用,打破“能上不能下”的老观念、破除“当太平官”的老思想,进一步增强岗位的危机意识、履职的责任意识。近期矿区基层单位公开招聘经营副职,就是集团公司践行干部竞争上岗、加快推动国企三项制度改革的重要举措,集团计划在年度内实现干部竞争上岗不低于25%、“下”的比例不低于2%。构建青年成长成才“培养链”。青年干部培养不会一蹴而就,要围绕能源集团“31789”目标,全面启动“325三年规划”,突出85后、90后青年群体,坚持以“琢玉工程”十年规划为抓手,通过专编专岗、硬性配备等手段,拓宽年轻干部的源头储备;通过精准培养、延伸选拔等措施,加快年轻干部堪当大任的步伐;通过联合办学、专项培训等方式,增长年轻干部的专业技能;通过挂职锻炼、轮岗交流等途径,有计划选派年轻干部到基层一线、赴外开发和“急难险重”环境中摔打锤炼、经风见雨,做到“刀在石上磨、人在事上练、事在干中成”,解决“有活力但缺乏定力”“有学历但缺乏阅历”等问题,实现在实践实战中全面历练、稳健成长。

把握优秀年轻干部成长的规律。培养选拔年轻干部也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把握规律、压实责任、统筹兼顾。特别是矿区组工干部要有识才爱才敬才用才之心,多一份耐心,多一份关爱,多一份责任,倾力打造一支当下有活力、发展有潜力、未来有战斗力的青年干部队伍。把握客观规律,避免“一阵紧一阵松”。人才培养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持之以恒、常抓不懈,最忌“时热时冷”“时紧时松”,这样不仅耽误了工作,还让职工失去了信心。要像“拉二胡”,拉一阵子必须紧紧弦,保证此项工作“不歇脚”“不断线”,越抓越紧、越抓越实、越抓越好。要严格遵循干部成长成才的规律,既要加快培养的速度更要实践历练的厚度,做到“育苗不拔苗”。要严格执行好破格提拔的标准,既要有敢于突破的魄力更要有严格标准的定力,做到“破格不出格”。要合理把握好关心关爱的尺度,既要精心地呵护更要有效地监督,做到“爱护不袒护”。逐级压实责任,避免“一头热一头凉”。自然万物的生长,都有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否则就没有百花齐放、生物多样。人才成长,也要构建一个有利其成长的生态系统,师傅教导、同事爱护、领导关心、机制保障、环境磨砺……所有元素一起发力,缺一不可。如果,把人才培养当成组织的事、领导的事,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出现一头热一头凉,那么人才培养就会出现“土壤板结”“气候恶化”,就会迟滞青年人成长速度、影响成才质量。所以,培养选拔年轻干部,是各级党组织、组织人事部门、专业职能部门及责任单位干部职工的共同责任和任务,不是一家之事,而是众人之责。要逐级压紧压实单位党政“一把手”的领导责任、组织人事部门的主体责任和基层区队(科室)的直接责任,加大考核力度,强化责任担当,加速形成同向发力、齐抓共管的责任落实体系,加快青年人才、青年干部成长成才。坚持统筹兼顾,避免“一手硬一手软”。培养选拔青年人才、青年干部,不能有失偏颇、搞绝对化和“一刀切”,不能为了提拔而提拔,造成提拔一个人打击一大片,这样不仅不利于青年干部成长,还严重影响了整个队伍的团结和战斗力。要坚持实事求是、坚持老中青相结合,持续深化“三通道”建设,拓宽技术、技能通道的宽度,打破和拆掉各层级、各岗位、各专业、各年龄阶段人才成长的“天花板”“独木桥”,科学解决超龄人员和干部的晋升问题,让他们同样有干头、有奔头、有前程,切实发挥好各年龄段干部和人才的积极性,真正做到“珍惜使用60后、择优使用70后、大胆使用80后、培养使用90后”,形成青蓝相继、薪火相传的生动局面。

在此基础上,矿区组工干部要牢牢把握“转型突破、赶超跨越”主基调,更加自觉地弘扬人梯精神、争做甘当人梯表率,争做“三个年”活动推动者、先行者和示范者,争当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闯将,切实担负起“瞻山识璞、临川知珠”的知人善任、选人用人重要职责,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组织和人才保证。

青年职工作为推动百年枣矿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一定要胸怀感恩之心,倍加珍惜机遇,不负时光、不负韶华;一定要胸怀进取之心,倍加锐意进取,不做过客、不当看客;一定要胸怀报企之心,倍加奋发有为,不辱使命、不负重托,在激扬青春、开拓人生,携手书写百年枣矿高质量发展精彩华章中绽放更加绚烂的青春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