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矿区疫情防控前沿
一道道青春身影闪动
他们坚守各自岗位
有时是一身“防护白”
有时是一抹“志愿红”
在这场无声的“战斗”中
贡献着青春力量
职工口中的"万能小徐"
他每天第一个来到工区,准备好“班前会”上的疫情宣传材料和信息通报,对每一个接班的职工进行体温检测、登记。
“阿姨,我是工区的小徐呀!刚刚是我给您打的电话,李师傅下井了,您的信息给我说一下!” ……答疑解惑、联系对接,这几天像这样的电话,七五煤业公司机运工区团支部书记徐歌一天要接打100多个。
由于有些职工不会使用电脑,且每天核对数据都要求定时更新,徐歌的桌子上一直摆放着一本写的密密麻麻地通讯簿,手边的电话几乎是一歇不歇。拨通电话,记录信息,核对信息,录入信息,这件几乎需要2—3个人专班完成的工作一直由徐歌一个人完成。
由于他工作的节奏像一只旋转的“陀螺”,出现在各条“战线”上,职工更喜欢把他称之为“万能小徐”。
忙不停的"病毒杀手"
每天下了班,就有一身“志愿红”来到物业管理中心防疫办公室,熟练地穿上防护服,背上消毒器材,领取84消毒液,对全矿进行全面消杀。他就是滨湖煤矿采煤工区青工王坤。
“每当有志愿者服务活动,他总是第一个冲在前、干在前。”采煤工区党支部书记尹岩说。
每次执行消杀任务时,王坤穿着密不通风的防护服,背着沉重的消杀设备,在消杀区一干就是两三个小时,汗水浸湿了头发,防护服中到处可见汗水凝聚的水滴。每当有人问起“辛苦吗?”他总是说:“相比防疫一线的医护人员,我们远没有他们辛苦。”
随叫随到的食堂"帮厨"
7000斤新鲜蔬菜,急需人员帮忙摘洗。
几点?我去,我也去,算我一个……
今天中班需要人员帮厨。
收到,收到,收到,散会后就过去……
近几天,在执行封闭管理的岱煤、三河口、七五、高煤等矿井单位,纷纷组建起了“疫情帮厨青年工作组”微信群,他们以轮流上岗、义务帮厨、突击作业的方式,缓解了疫情封控后职工餐厅的燃眉之急。
“我们矿819人驻矿,食堂每天调配来很多新鲜蔬菜,需要大量的人力摘洗、切配,幸亏青年志愿者们帮厨,真是帮了大忙。”岱煤公司食堂管理员说。
“团委书记马源凌晨4点钟就到达餐厅开始打扫卫生,为早班人员创造干净卫生的就餐环境。”三河口公司食堂管理员殷现伟说,在马源的带动下,十几名青年身穿“红马甲”轮班来帮忙。
阻断疫情的"硬核"护卫
“您好,请停车,将货物卸在‘接货区’以便消毒,出示您的出入手续及货物信息,配合测量体温。”
早晨7:30,高煤公司保卫科护卫班长何德龙就站在大门检测站。逢车必查、逢人必测,不仅要核对身份、测量体温、查验“三码”,还要耐心向外来送货人员解释“无接触接送货”流程,对车辆、货物进行消毒,详细登记备案……自封闭式管理以来,他放弃了休班,把7岁的孩子、年迈的父母都交给妻子照顾。
“排查的细一点,再细点”“把车指挥好”……何德龙不仅自己严格执勤,还要协调队员们的就餐休息、自身防护、装备保障、协作配合等多项事务,每天都要忙10多个小时,同样的话语和流程已记不清重复了多少次,他却没有半点怨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