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公司名称

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
枣矿故事

经验 | 高煤公司“内外”齐抓,全力打造安全朴素质量标准化标杆工程

作者: 李成方 王伟伟   发布日期: 2021年12月08日   来源: 山东能源枣矿集团

高煤公司始终把安全朴素质量标准化建设作为安全生产的根基,积极倡树“干一辈子煤矿,抓一辈子质量标准化”的理念,秉持“内在质量保安全、外在质量树形象”的思路,坚持内、外质量“两手抓、两手硬”,全力打造安全朴素质量标准化的标杆工程。

从“头”抓起,做优顶层设计

该公司从设计源头抓起,建立会商会审会诊“三会”机制,充分发挥各专业会商协同设计作用,确保工程设计“一步到位”,巷道施工“一次成巷”,安装撤除“一次做全”。

持续优化采区布局。面对环保及汛期等因素影响,他们及时对矿井开拓布局、采场开采顺序等进行全面优化调整,明确快速贯通、高效准备、快速安装“三步走”策略,优化掘进工序、调整装车方式、简化组装流程、同步安装作业。3下302工作面提前30天完成安装调试,投入正常生产。

持续优化各大系统井下供电系统更换旧电缆10760米,实施矿井供电“双回路”改造和应急电源配套建设,确保矿井用电安全。封闭闲置巷道1989米,压减风量1200m3,实施回风巷治理617米,降低通风阻力130Pa,保证了通风系统稳定可靠。

持续优化支护体系。进行窄煤柱沿空留巷补强支护技术研究,采取“高强度支护体系+单元支架”复合支护,并在3下302运输巷超前施工断顶孔,最大限度降低巷道变形量。采取缩小锚杆间排距、增加锚索等加强支护措施,以及在断层附近采用“锚网带索+可缩性钢棚”等复合支护方式,保障断层带巷道顶板安全。

持续优化采掘交替。坚持“上一道工序为下一道工序服务”,实行采掘一体化设计,工作面从设计初始,便对后续生产组织、采掘调换等工作“合并同类项”,超前考虑、周密部署。皮带运输机采用1.6m架宽的新式架杆,减少胶带运输机安撤各1次,可节省安装工期15天。在原有“三直两平一畅通”的基础上,结合矿井整体倾角较大的现状,规范支架管理,要求必须垂直顶底板,增加“支架正”选项,形成了“三直两平一正一畅通”的管理模式。

从“严”落实,做实流程管控

该公司持续强化全员安全质量意识,通过现场模块化管理等有效手段,严细标准,严抓落实,严格考核,实现了朴素质量标准化建设的全流程在控。

严抓现场标准模块管理。制定《精品工程质量标准化标准》,印发了《安全生产标准化模块手册》100余套,严格对标落实验收。实施区队自验、安监员动态验收、安监处旬检月验“三级验收”,对管线吊挂等辅助工程进行“毫米关”验收把关。实行质量验收员“沉区队”、管理人员“跟循环”、作业人员“日写实”,强化流程、环节“双管控”,及时纠正施工工艺工序操作中的偏差,实现由验收结果向流程管控的转变。

严抓安全环境超前营造。将“变化管理”理念导入现场安全管理,依据现场实际预判风险隐患,采取有效的预警预控措施,杜绝现场条件变化带来的不确定因素影响安全生产。严格落实本质安全评定准入制,对51个零星工程、21个单项工程开展安全环境准入评定验收,做到“不安全不生产、不安全不动作”。

严抓风险隐患查治。以“区域图·点数”管理为抓手,强化安全质量日通报及旬检月验、动态流程验收,严格不放心的施工地点、施工工序、施工环节、施工时间“四个不放心”管控,在调度大屏“视频曝光、暗点亮相”,同步跟踪挂号督办治理,全面消除质量标准化的暗点盲区。创新开展“全员有奖查隐患”活动,并对检查出的安全隐患实施“认领制”,倒逼责任单位及时整改闭合,确保工程质量动态达标。

严抓双面激励考核。积极开展“评优找差”竞赛,通过事前问责、超前预防,结合岗位安全职责和履职要求,形成“一组织一清单”。严格岗位监督,狠抓工程质量的动态保持,采取“抓阄”的方式,确定精品工程创建现场会地点。今年以来,先后召开6次朴素质量标准化现场推进会、4次区域反面现场会,共评出“最优最差”头面101个,给予51万元对等奖罚。

以“智”取胜,做强科创保障

该公司将科技创新作为提升安全质量的推动力,聚焦影响安全质量的技术瓶颈,组建智能化建设专班,加快智能化升级步伐。

因地制宜实施装备升级。工作面端头使用单元支架代替单体支护,炮掘工作面使用挖掘式装载机、侧卸式装岩机代替耙装机出矸,引进矿用锚杆无损检测仪,检测钻孔深度和锚杆锚索的长度。集团首家使用遥控自移皮带机尾,提升了施工效率和安全系数。坚持长距离使用锂电吊、短距离使用风动吊的后路运输“组网模式”,推广单轨吊+集装箱物料集中运输。采掘头面推行皮带集中控制、主运输系统应用永磁变频一体机、装载自动化配煤系统升级,实现了运输、装载、提升的自动化运行。

关键环节实施工艺升级。全面推广应用单轨吊、三角区扇形支架等系列化安撤设备,确保“清洁撤除、精品安装”。系统总结综掘机和采煤机开帮优缺点,梳理形成“煤机开帮+锚杆锚索支护”的“标准动作”。开展矿井断顶爆破适用条件排查,编制了矿井“一面一策、一头一策”断顶爆破卸压技术方案。在3下302工作面科学组织了提高开采上限安全性研究,多回收煤炭资源18万吨。针对矿井防治水、防灭火以及防治冲击地压工作需要,积极引进沿空限压循环放水法、DM600/10(L)型移动式膜分离制氮装置、深孔爆破断顶卸压技术等新设备、新工艺,不断提升灾害防治水平。

重点岗位培养智能人才。发挥“众创联盟”“启智创客中心”等阵地作用,组织“青年科创沙龙”“科创头脑风暴”“创意大赛”及“青年创客”成果展等活动,吸引更多职工加入到科创阵营,不断为矿井智能化建设添砖加瓦。涌现出一批以“全国五一巾帼标兵”赵伟、山东能源首席技师鹿翔为代表的先进典型人物,在加快矿井智能化建设进程中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先后完成综采工作面自移单元支架研制应用等6项创新课题,《基于大数据的选煤厂智能化技术研究》荣获山东能源科技进步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