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公司名称

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
枣矿故事

柴里煤矿:“五小”创新职工唱“主角”

作者: 马洪庆 张震   发布日期: 2021年12月07日   来源: 山东能源枣矿集团

近日,柴里煤矿对今年三季度“五小”创新成果进行了评选和奖励。其中,“皮带穿条专用工具”“L型加强筋在缆车φ200托压轮吊架的实践与应用”“皮带机新型抗偏架 ”等15项技术创新成果,均出自生产一线班组职工之手。从选题、立项、研发、实验到项目完成,班组职工在技术创新中唱起了“主角”。

据了解,该矿为激发职工创新创造创效热情,专门下发《关于开展全员性“五小”创新活动的实施意见》,坚持每季开展一次评比表彰,制定详细评比标准,组织专业技术人员组成评委会,对创新成果经过专业现场验收、部门联合初审评比和公示后,按照评比等级和项目创效类型、价值大小给予表彰奖励。

“制作高压线盒包括:剥切电缆→焊接接地线→安装冷缩三支套→安装冷缩管→剥切分相屏蔽及半导电层→安装绝缘管→压接接线端子→安装相色管等八个关键步骤。最考验电钳工技术的是剥切分相屏蔽及半导电层时的刀法和手感。就像是在做剖腹产手术的医生,力度必须精准到位,既要穿透表层,又不可触及芯线。”这是该矿机电工区技术大拿王金家向青工现场授课的一个场景。

为搭建职工创新“摇篮”,该矿把全矿劳模和高技能人才资源进行整合,成立创新联盟,鼓励班组职工开展技术革新和技术攻关,破解难题。致力培育一批善于创新、敢于攻坚、能打硬仗的技术能手和尖兵,他们还制订人才培养计划,通过技术练兵、技能大赛、业务培训等方式,让班组职工从实践中学习、摸索,增长才干,从中选拔培养班组技术能手;常态化开展“传帮带”活动,让技术大拿和高技能人才与青年职工签订师徒协议,量身制订教学计划,传授业务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经验,帮助青年人成长进步,使其成长为业务能手、技术攻关项目牵头人。

“我们自主研发的风动式抽油装置,利用井下风水管路、配合风泵排水原理,将小风泵与油桶结合在一起,形成风动抽油,一人就可轻松操作,不仅解决了采用手摇油泵抽油费时费力的问题,而且消除了易造成油脂浪费和污染的难题。”该矿综采工区袁玉杰说。

随着机械化、自动化和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升,以及新技术的广泛应用,设备运行、技术改造、设备改装过程中的疑难故障时常发生,严重制约了矿井安全生产。为此,该矿将生产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分解细化为技术创新项目,实施“揭榜挂帅”,寻找解决方法,明确奖惩措施,全矿职工均可申请攻关。

技术创新项目立项后,该矿工会联合专业技术科室进行跟踪考核,对主动申报和“揭榜挂帅”技术创新项目进行评定、审核和确认,实施全程监督、检查,做到月度有检查、季度有考核、半年有小结,确保项目按期完成,及时解决项目创新过程中遇到难题。

“我们重点在自动化上下功夫,创新实施了带式输送机转弯装置,降低了人员、材料投入,加快了工程施工进度,创效50多万元。”该矿综掘工区工长杨硕介绍,他们研发的“带式输送机转弯装置”在全矿进行了推介。

“为鼓励职工发挥聪明才智,带动职工共同开展技术革新和科技研发,我们将实际实用的创新成果进行推广应用,以技术创新成果增加了矿井的安全系数,降低了生产成本,也尝到了‘五小’创新的甜头。”该矿矿长石海波说。

“带式输送机自动纠偏装置”“液压轮对扒装一体机”“清水层厚度检测仪在煤泥水系统中的应用”……一项项小发明、小创新、小改造等技术创新成果在班组诞生,换来了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的提升,不仅保障了安全生产、提高了工时效率、改善了工作环境,而且降低了劳动强度,为企业节约了成本,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创新引领发展,科技赢得未来。我们牢牢抓住创新驱动这个法宝,通过搭平台、建机制、树典型等载体,教育引导全体职工深入开展‘五小’创新活动,持续为老矿注入高质量发展的新活力、新动能。”该矿党委书记焦太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