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日益增加的经营压力,高煤公司认真贯彻落实枣矿集团四季度会议精神,正视经营现状,转变控本思想,以“两化融合”管理为支撑,紧盯重点,深挖内潜,干前算,算着干,最大限度地降低各类成本,千方百计做好做实成本管控的“大文章”。
“我们通过‘务实+务虚’两手抓的方式,全面回顾前三季度‘两化融合’落地情况,找问题、剖根源,拟定了经营管理提升规划,为全力抓好成本管控筑牢支撑。”该公司财务总监董汉伟说。
该公司坚持向管理要效益,秉持实用可落地、规范可考核的导向,在内部自查自检、外部对标借智、全员建言献策的基础上,进一步修订全面成本管控、全员绩效提升等24项经营管理制度,促进了精益化、市场化管理的深度融合、提档升级。同时,以全面预算管理为主线,以定额管理为基础,健全完善内部市场化运营实施方案,形成公司、专业、单位、班组、岗位五级市场制度体系,明确定员管控、定额管理、价格测算、考核结算等工作标准与具体要求,切实提高了市场化运行质量。
按照纵向到边、横向到底的原则,他们积极推行区队专业化运营、班组自主化管控、岗位标准化施工“三化”运行机制,把经营任务指标压实到单位、落实到班组、考核到个人,做到“人人肩上有压力,人人头上有指标”。
科学预判成本流失的各类风险,扎实开展正规循环零偏差、设备维保零故障、可控成本零浪费、隐性成本零隐患“四零”班组创建,抓源头、抓流程、抓动态,严标准、严考核、严追责,对因源头设计、工艺工序等原因造成的人力、物力浪费,以“不落实成本之事”倒查“不落实成本之人”,让从严管理成为常态。对超额的材料费等成本,严格按照市场价格由班组“自掏腰包”,让大家深刻理解“螺丝帽就是工资”“省下的就是赚来的”,努力锻造“把企业当家来经营”的大格局。
“我们通过‘两化融合’预警及班组对标可视化管理等平台,强化预警预控及考核分析,推动成本压控目标的顺利实现。”该公司经济运营中心负责人杨为缤介绍。
他们坚持“干前算、算着干”,以日常“四不两直”检查、月度考核兑现等方式,持续强化生产成本动态管控。充分利用“两化融合”智能化管理平台,每天将成本支出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实施动态预警监控,对超支项目跟踪闭合持续完善,以有效的监控杜绝成本的流失。
该公司秉持“过紧日子”思想,将内部承揽结算、班组回收复用等指标,纳入内部市场化考核,实施刚性考核、节奖超罚。自主维修一个矿灯,都会在市场化考核中加分;反之,哪怕是一根锚杆回收不及时,也会影响职工的收入,从而引导职工强化成本观念,坚持“节约一分不嫌少,浪费一分就是多”,能修复的不加工,能加工的不购置,确保将成本降到最低。
他们坚持每月召开经营考核会,认真研究存在问题和管理漏洞,并对矿井生产经营运行情况和各单位成本管控情况进行通报与分析,研究问题与漏洞,明确整改重点。每季度对市场化运行情况进行评估诊断,对不符合市场实际的及时进行修订,建立“废、改、立”为主的动态机制,持续提升市场化运行水平,使市场化管理真正成为抓好成本管控的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