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公司名称

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
枣矿微信

“95后”技术骨干的成长与收获 | 柴里煤矿

作者: 刘光贤、李贤   发布日期: 2025年10月28日   来源: 山东能源枣矿集团


图片


10月的柴里煤矿,秋风拂过井架。40米高的天轮支架上,机电工区主管技术员张恋的工装早已被汗水浸透,他手中的卡尺却稳如磐石。


“水平度偏差0.1毫米,达标!”对讲机里传来张恋沙哑却坚定的声音。这个被工友称为技术达人的“95后”技术员,正带队进行主井天轮检修。有人递给他一瓶水,他抹了把脸上的汗水笑道:“环境越艰苦,越能练出真本事。”



这句朴素的话,是张恋扎根煤矿5年的真实写照。从初入矿井的青涩大学生,到独当一面的机电技术骨干,张恋的成长之路充满了对技术的痴迷与攻坚克难的“较真儿”。


扎根一线淬炼成长


1995年出生的张恋初到煤矿时,井下复杂的机电系统曾让他深感震撼。为了啃下这块硬骨头,他的身影出现在井下各处,他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录着不同设备的“脾气”。这份痴迷催生了区队首个专利——“可调式电缆穿墙管”,它使电缆调整时间从2小时缩短到10分钟。



而真正让他崭露头角的是副井提升机双变频器系统攻关。当时矿上主提升机仅有一套变频系统,如果发生故障,将给安全生产带来被动。张恋带领团队设计出双变频切换系统,为验证极端工况下这套系统的可靠性,他在提升机房蹲守72小时,记录下30多次模拟切换的数据,最终实现主备变频器20秒内无缝切换。该系统投运后,提升机事故率同比降低10%。



成长的挑战接踵而至。去年11月,张恋带领区队打破外委施工传统,首次独立承担主井天轮更换任务。面对直径4米、重达5吨的“铁疙瘩”和高精度安装要求,张恋大胆采用激光定位技术。首次测量遭遇大风,井架微震导致螺栓孔错位后,他裹着大衣蜷在电脑前三天,硬是编出一套“补偿算法”。



更换天轮施工期间,他多次攀爬40余米高的主井井架,在凛冽寒风中手持精密仪器反复校准,创新采用“三重校对法”(传统水平尺+激光水平仪+提升绳中心线)确保毫米级精度,最终实现零失误安装,并为矿井节约成本15万元。


年轻师傅带徒自有一套


别看张恋工龄才5年,他已经开始带徒弟,且自有一套带徒方法。



在西风井风机控制柜前,他手把手教徒弟接线工艺:“剥线多露1厘米,就多一分短路风险!”他独创的“匠人三法则”在工友之间出了名:原理图必须手绘、螺丝必须三次复检、故障必须溯源到根。



今年3月,徒弟赵益奎在软启装置安装中接错线路,导致电机过热报警。张恋没批评他,而是带着他蹲在现场,用万用表逐段检测到凌晨3点。


“看见了吗?这根黄绿线没接地,差点酿成大事故。”赵益奎抹着眼泪说:“师傅,我记住了。”



“责任心必须刻进骨头里。技术会更新,但‘把每一步做对’的‘较真儿’劲不能丢。”在张恋的悉心带教下,赵益奎成长迅速。如今,他也学着师傅的样子,蹲在设备旁为新来的工友讲“接线经”。


工区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张恋的徒弟,拧螺丝都比别人多转半圈。”


“活力小子”的生活辩证法


工作中的技术达人张恋在生活中是个充满活力的青年人。休息时,他爱打篮球,在球场上奔跑跳跃,挥洒汗水,是朋友眼中的“活力小子”。


但篮球赛的约定、新上映的电影、计划好的旅行,连同婚礼请柬设计、喜糖购置,在张恋的日程中,都要为工作让路。





他的婚期定在今年5月1日。4月19日清晨,他正准备回家和未婚妻去置办婚礼用品,手机突然震动——矿上主井计量秤突发故障。


“计量秤更换不能等,今天我得留下。”电话那头的沉默像根针扎进他心里。未婚妻最终只回了句:“矿上需要你,我懂。”



当天晚上,张恋伏案设计计量秤拆卸方案,稿纸上画满修改痕迹。次日,他又趴在井口指挥材料下放,工装沾满油污也浑然不觉。当计量秤终于精准复位时,婚礼用品采购已推迟1周。



让张恋暖心的是,妻子理解并支持他的事业。在490泵房安装软启动装置时,妻子托人捎来饭盒,饭盒下面藏着张纸条:“你守护矿山,我守护你。”纸条旁边,还贴心地放着他爱吃的辣条和一枚他喜欢的球队徽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