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给大家讲一对“姐妹花”,在同一单位并肩坚守20年的故事。
在高庄煤业公司洗煤厂
钢铁与煤流交织的生产线上
“80后”姐妹马丽、马静
已并肩奋斗20载
从老旧厂房到智能车间
从青涩学徒到技术骨干
这对“煤海双姝”
以脚步丈量责任
用匠心守护安全
成为车间里一道动人风景
大家叫她“超级马丽”

清晨6点的洗煤厂还在墨色中,马丽的手电筒光柱已刺破黑暗,在设备上划出一条银亮弧线。距交接班还有一个半小时,她却早早踏上熟悉的巡检路,从6楼到1楼逐一排查,弯腰查看管路接口,侧耳倾听设备声响,伸手检测仪表参数,一趟下来,她的工装已被汗水浸透。

洗煤厂生产车间承担洗煤分选的主要任务,这里的粗煤泥分选机、振动筛、离心机等50余台设备,都是马丽的守护对象。作为重介巡检员,她掌管着洗煤系统正常运转的“生命线”,旋流器嗡鸣、阀门开合、皮带运转皆是她熟悉的“设备脉搏”。“巡检不是走过场,安全是洗煤的底气。”这是她一直不变的坚守。

刚刚过去的9月份一个早班,3407精煤振动筛的细微异响没能逃过马丽的耳朵。她当即判断筛子的小梁出现问题,第一时间上报后,全程紧盯停机排查与检修,直到设备恢复平稳运转。这份“听声辨病”的绝技,源于她每班万余步巡检路上的日积月累与用心琢磨。
“马丽姐比仪器还灵!”在工友眼中,这位仅凭“听、看、摸”就能精准判断设备状态的“金牌听诊师”,配得上“超级”之名。
“女汉子”马静的“反差萌”

在压滤车间的轰鸣声中,马静正循着流程巡查。当她走到尾煤压滤机旁时,发现滤板上的煤泥因黏性大而难以自然脱落,便顺手拿起近2米长的投料杆,手臂稳稳发力,眼神紧锁滤板缝隙,细致梳理着煤泥饼。
此刻,她专注干练的模样,与在生活里“温柔文静”的形象判若两人。
20余年来,只要马静换上工装,就会即刻切换“战斗模式”。压滤作业需精准把控每一个细节,巡查尾矿泵房设备、观察浓缩机耙子状态、检查煤泥水加药设备……她如“行走的雷达”,检查滤布时指尖划过每一寸,任何细小的破损都难遁形;双眼紧盯卸料口煤饼轨迹,确保无残渣挂壁;沿刮板轨道排查,连细微卡顿都不遗漏……

脏活累活面前,她从不含糊。三伏天里,工装反复湿透结出了碱,她始终坚守在岗位,煤泥水沾满手臂脸颊,简单擦拭后即刻返岗。
“看护设备就跟看孩子一样,不能马虎,必须对得起这份责任。”这份朴实话语背后的刚柔并济,正是马静最动人的“反差萌”。
二十年并肩的默契人生

虽不在同一岗位,姐妹俩却以“工帮工、心连心”的默契,织就工作与生活的紧密纽带。“选择了一个岗位,就要穷尽所能、全身心投入。”这是两人共同的心声。




工作中,她们既是各自领域的骨干尖兵,更是彼此的成长搭档。重介系统升级时,马丽归零过往经验,捧着笔记追记旋流器压力变化,对着图纸钻研至忘我,最终吃透新系统并多次斩获VBS粗煤泥分选技术比武冠军。马静则凭韧劲与细致,连续三年摘得压滤机技术比武桂冠。
面对设备升级与技术迭代,马丽学习智能加介时,马静将压滤机技巧拆解为“通俗口诀”;马静研究密度调控时,马丽用数据笔记梳理参数逻辑,姐妹两个,就这样用奋斗和实干让彼此补位共进。

生活里,她们是彼此的温暖依靠。马丽孩子幼时,马静主动照料;如今马丽孩子升入大学,便常下班后帮有3个孩子的马静接娃、辅导作业。生活琐碎却充满温情,这份默契早已融入她们的工作与人生。
笔者手记:
平凡铸就非凡。没有镁光灯聚焦,只有煤灰与汗水的交响。马丽与马静用20年的坚守证明:钢铁车间里的匠心亦能奏响时代强音。正如马静在她工作牌背面所写:“质量是洗出来的,更是守出来的。”这对煤海“姐妹花”的故事,正随着洗煤机的律动,成为新时代产业工人的精神注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