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9月10日枣矿集团召开的“厉行节约、严控成本”现场推进会上,部分单位围绕会议主题作了经验介绍、典型发言。为推广先进经验、优秀做法,引导各单位和广大干部职工以“它山之石”,进一步丰富、完善、提升降本增效工作措施和水平,融媒体业务中心组织对典型经验进行整理,并利用枣矿微信公众号陆续推出,促进各单位互相学习借鉴。

今年以来,面对市场行情持续下行,田陈煤矿将成本管控作为矿井经营管理的核心课题,统筹优化内控制度流程,刚性落实严实运营,成功实现了对难控、不可控的费用的有效控制。1-8月份,商品煤单位成本同比降低82.99元/吨,降幅10.32%,比考核奋斗目标降低144.34元/吨,降幅16.6%。


聚焦“显性、隐性”双向发力,逐步构建形成了“双成本”管控体系,以材料、电力、修理、租赁、基建、薪酬、自有资金、非生产支出为重点,建立了“八大”显性成本管理子系统,制定专项管控措施,逐级压实责任,逐月刚性考核。在强化显性成本管控的基础上,加大对隐性成本的管理力度,从“决策、管理、沟通、质量、风险”五个方面精准发力,建立“2780+”开放式隐性成本管理系统,考核、督察等部门定期对隐性成本落实情况开展监督检查,及时通报优秀做法和负面问题,以“提醒+考核”方式提高隐性成本管控效果。

把材料物资管理作为突破口,持续深化“全生命周期”管理模式,系统覆盖从计划提报、采购、验收、使用到报废“八大环节”,在计划源头推行“一算三减两杜绝”审批制度,1-8月份累计审减计划512万元;在投入过程坚持“利库优先”原则,出库领用严格按周定量,动态开展物资使用巡查、督导,对浪费行为曝光处罚;对物资回收和修复建立“一率一单一考核”机制,实行“清单式”回撤、“回收率”考核,确保应回尽回、应修尽修;对报废物资实行集中鉴定、分类处置,确保“吃干榨净”。通过“全生命周期”管理实现物资从“入口”到“出口”全过程受控,构建出一套科学、严谨、高效的成本管控体系,1-8月份材料投入比预算降低1180万元,同比下降1058万元,降幅达15.5%。


实施修理市场重构,将规模化制修业务全部划归制修专业,完成业务、厂地、人员、技术、设施和运输“六个方面”资源整合,一举解决了原制修业务管理不统一、集约程度低、信息共享及时性差、运输成本高等系列问题,充分释放了制修产能。同时,修理业务全部实行市场化运作,制订近一万种修理单价,工资收入与服务量挂钩,多劳多得;修复产品领用按不高于新材料10%价格,纳入领用单位材料指标考核,修理与领用之间建立市场买卖关系,形成市场链,调动了修复和领用积极性;对退下来的、淘汰不用的积压物资,采取降级使用、改造再加工等方法,让废旧物资变废为宝。1-8月份,实现复用修旧物资837万元,同比增幅22%。


强化人力资源降本,通过公开竞聘、自愿选岗等优化方式,完成机关向基层转岗55人,地面及井下辅助单位向采掘单位转岗18人;发挥人力资源协同效能,组建掘进和安撤专业队伍,向兄弟矿井协同108人,降本增效993.94万元;推动“临时工程队”运作机制落地,内部协同辅助专业人员,完成了723下05运输巷掘进前的准备、723下05运输巷通道整治、713下30运输巷阶段性撤除等工程,节约掘进工时569个,节约掘进人工成本22.7万元;推行“项目部”式运营,实现滕东井下管路维修自主施工、职工澡堂风机盘管自修、火车装运系统牵引钢丝绳自行更换、余热利用项目自主运维等7项工作自主施工、内部承揽,降本188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