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9月10日枣矿集团召开的“厉行节约、严控成本”现场推进会上,部分单位围绕会议主题作了经验介绍、典型发言。为推广先进经验、优秀做法,引导各单位和广大干部职工以“它山之石”,进一步丰富、完善、提升降本增效工作措施和水平,融媒体业务中心组织对典型经验进行整理,并利用枣矿微信公众号陆续推出,促进各单位互相学习借鉴。

2025年以来,面对严峻的市场形势、复杂的采场条件等客观实际,柴里煤矿坚持在安全投入不降的前提下,其他费用能省必省、能降必降的原则,把“厉行节约严控成本、十项费用节支行动”作为一把手工程、全员参与工程,通过压实降本责任,精准施策,细化落实“节支降耗、回收复用、修旧利废”等多项措施,1-8月份,商品煤单位成本累计完成759.23元/吨,比奋斗目标降低88.9元/吨。


一是严把计划审批关。各项费用规范审批流程,从源头上严控严管,深入落实山东能源集团“十项费用节支行动”,今年以来,变动成本比预算压降3639万元,十项费用比预算降低36.58%,库存物资较年初降低16%。二是严把物资采购关。实施“一核三审四级管控”材料计划审批工作法,区队、专业、职能科室逐级审核把关后,确定月度最佳材料采购计划,报矿审批后履行采购审报程序。结合生产实际,对接链环、截齿等材料、配件开展调研论证、质价对比,其中,截齿采购价由原来的768.62元/个降低到262.07元/个,满足安全生产需求的同时,实现了质优价廉。三是严把回收复用关。实施设备配件全生命周期管理,规范“领、用、回”全流程管控,建立回收、复用两个清单,明确物资回收、交接、修复流程,开展“随手拾”活动,进一步调动全员节支降本积极性。持续深化“双六零”管理,坚持“能修复不用新、能自修不外委”,深入推进“九大自修”基地建设、“七大专业市场”规范运营,1-8月份回收复用支护、管材、线缆等25种物资,价值228万元,完成修旧利废1542万元。

一是精益生产。对采区设计、支护形式、开采工艺等进行优化改进,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减少过度投入。优化263上20、273下02工作面设计,增加原煤7.1万吨,预计增收1810万元;实施273下02、3310-1工作面沿空留巷,减少掘进施工350米,降低费用245万元。根据顶板岩性,将3下皮带巷、263下20轨道巷由W钢带支护更换为格宾网支护,减少投入9.5万元;优化切眼支护方式,将263下20切眼、273上05切眼、273上01切眼煤机扩刷区支护优化为塑钢网、玻璃钢锚杆支护,较前期支护减少投入10万元;优化回撤面、老巷及三岔门木垛支护,减少过度投入,加强木模板、木台阶和工作面板梁的回收复用,坑木费用同比降低133万元;结合采空区遗煤实际情况,实施精准压浆,1-8月压浆同比减少3万m³,降低费用约70万元。二是精益洗选。建立洗选质量预测模型,优化分级脱泥工艺,实现粗精煤泥降灰3%;实施中矸磁尾分离改造,细粒矸石煤泥入浮,稳定入浮浓度;启动6级精煤洗混煤回洗,通过以上措施实施,精煤回收率提高1.69个百分点,煤泥发热量控制在447大卡/公斤,创效1606万元。三是精益节电。制定“18项节电硬措施”,主井提升系统与井下煤仓实现仓储联动,实行主井电价谷期、平期集中提升;实施西风机改造,精准适配通风需求变化,工况点效率均高于75%;在选煤厂实施“集中生产+集中检修”模式,提高小时入洗量和开机效率,入洗量提升4.3%以上。1-8月份电力商品煤单位成本完成34.09元/吨,节约费用639万元。

一是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深入推进人力资源优化整合,地面生产辅助单位实行女工替换男工,女工占比达到51%;推行工资核算、材料管理、物料配送集约化管理,压减机关及管服人员,消除非创效岗位,今年以来,共优化整合基层区队4个,优化人员40人、完成控员390人,降低人工成本3120万元。自主实施工作面运输机、转载机、破碎机、皮带自移机尾、电站列车、电液控系统等安撤,减少劳务费813万元。抽调兼职人员、机关人员参与井下、地面零星工程施工,累计减少生产辅助用工投入1248人次,有效缓解生产一线压力。二是优化工资分配机制。大力倡树“人人都是经营者、岗位都是创效源”理念,以市场化运营机制和差异化薪酬体系,推动工资分配向创新创效岗位倾斜,同岗位薪酬差距拉大至10-30%,打破“大锅饭”,实现精准激励,激发了关键岗位、技术人才干劲。三是优化政策创效机制。成立政策创效工作专班,依法合规争取国家税收优惠政策,持续落实衰竭期矿井及充填开采资源税优惠政策,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基金得到相关政策支持。
柴里煤矿将坚决落实
“厉行节约、严控成本”
现场推进会议精神
积极探索
“矿井可采期内成本领先管控模式”
不断完善
“系统降本、技术提质、管理创效”
三大支撑要素
全力以赴稳产降本、挖潜增效
为枣矿集团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作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