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实干 + 巧思 ”
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坚持不懈、久久为功。三河口矿业公司立足矿井实际精准施策,“实干”加“巧思”,全力推动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提档升级。


空间狭窄、通风不畅、设备密集、管线交错……井下作业环境复杂、风险高,如不下硬功夫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职工生命健康、安全生产就无法得到保障。
在这样的思路下,该公司下大力气抓基础制度建设,构建联合督查、通报预警、问责问效“三项机制”,实施“三项指标”考核、“红黄牌”管理,推行“520”安全监察模式(即“5”天一轮回全面查、“2”小时快速响应处置、“0”容忍隐患整改),建立“ABC+”安全管理网格化体系,形成了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一体化闭合管控体系。
瓦斯、粉尘、水、火……这些都是煤矿重大灾害治理绕不过去的“坎”。他们坚持超前治理,严格落实两个“四位一体”综合防突措施、防灭火“十项措施”,设立瓦斯实验室,建设防灭火注氮系统,完善监测预警系统,推动治理能力持续提升。


在工作推进中,三河口矿业公司拒绝“蛮干”,注重以“巧思”求实效,让安全管理更具智慧。
在通防管理上,他们开展了“巷道美容”行动,一体化推进密闭压减风量、智能化通风、防火门升级、调节风窗改造等举措,合理调整巷道“呼吸节律”。
这一“巧思”不仅降低了无效风量浪费,也提升了巷道通行效率,最大限度提高了矿井通风利用率,实现了安全与效能的双赢。
“我们在通防系统改造中,新增视频监控与远程控制功能,通过红外传感器与视觉识别技术组成‘感知矩阵’,可实时监测行人及单轨吊通行状态,自动控制风门开闭,既省人力又保安全。”该公司通防副总师王海闯介绍,智能化手段的引入,让通防管理更精准、更高效。



安全生产标准化现场会更能体现出他们的“巧思”。“不定时间、不定地点”的“双随机”模式,让区队没有“临阵磨枪”的时间,工作怎么样全在平时、尽在日常。“徒步检查+现场测试+即时反馈”的形式,更推动问题在现场发现、隐患在现场整改、标准在现场扎根。

开展专项整治、推广“安全隐患随手拍”、打造“VR安全体验培训”展馆……一项项瞄准安全发展的“硬举措”“巧措施”不断酝酿生发、拔节生长,让安全生产标准化真正落地见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