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高庄煤业公司,有这样一位青年技术骨干,他以“做一事精一事”的执着打磨技艺,用“差丝毫不可轻”的严谨守护质量,坚守在煤炭洗选岗位上深耕细作,他就是高庄煤业公司洗煤厂煤质管理主任工程师王家林。

严控质量的责任担当

2014年盛夏,从山东科技大学毕业的王家林,踏入了高庄煤业公司洗煤厂。深知“纸上得来终觉浅”的他,在心中暗暗立下了“扎根现场、吃透技术”的誓言。
白天,他向老师傅请教,摸参数、记流程;夜晚,他挑灯夜读,钻研图纸手册,不断充实自己,逐渐从职场新人蜕变为单位的技术尖兵。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线,更是对客户的庄严承诺。”这句话刻进了王家林每一个数据监测的日夜。他深耕生产数据,总结工作规律,提出“生产质量快速检测+副产品抽检+外运商品煤质量检测”三级质量检测预警机制,确保精煤产品质量全流程可控可预警。
特别是针对精煤组成复杂的难题,他融合浮精、重精检测数据与分系统流量信息,创新推出外运灰分预测法,稳定了产品指标,保证了外运精煤合格率。

2024年,王家林又牵头构建从井下采掘源头到洗选加工、装车发运的全过程质量跟踪体系,完成CNAS认证体系搭建,实现质量追溯链完整率100%。主导建设煤质全流程监控系统,在30多个关键节点布设“电子哨兵”,全天候监控煤流状态和设备参数,让质量管控从“事后把关”转向“全程预防”。
对数据的“较真”,早已刻进王家林的骨子里。去年5月,洗选环节的灰分数据连续三天出现细微偏差,别人觉得“在误差范围内”,他却二话不说扎进车间,逐台设备排查、逐份煤样比对,直到找到粗煤泥精煤灰分波动这一“隐形症结”,以近乎苛刻的严谨,保障了“高庄煤”的品牌信誉。
创新破题的先锋锐气
“创新不仅是实验室里的灵光一闪,更是车间里解决问题的不断实践。”王家林始终坚信这一点。

今年年初,他注意到化验员每天要在数百米长的采样点与化验室间往返送样,不仅耗费人力,雨雪天气里湿滑的台阶路面更潜藏安全风险。针对这一问题,他开动脑筋多方求索,引入“胶囊式”气动管道传输系统,让煤样在密闭管道里“飞”起来,不仅减少了80%的人工送样时间,更实现了“煤样不落地、数据实时传”,让化验数据更精准。

十一载的煤海深耕,让王家林的成绩单硕果累累:
4篇学术论文、4项专利、3项科技创新项目,更是培养了一支朝气蓬勃的青年技术团队。
从车间学徒到技术带头人
从青涩学子到山东能源“优秀共产党员”
王家林把十一年的青春
酿成了乌金里的光
这束光
照亮了他脚下的煤流
也照亮了更多人前行的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