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的集控室里,
支委班子正在研判生产数据;
充填站内,
党员先锋岗的标识熠熠生辉;
生产现场,
党员们手把手传授故障排查诀窍;
……

这,就是刚刚被山东省国资委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的岱庄煤业充填工区党支部的日常一隅。

近年来,该党支部坚持以党建“红色引擎”助力绿色矿山建设,用“党建+”模式破解生产技术密码,在技术创新、安全生产、人才培养等工作上交出了亮眼答卷。

思想政治建设是党的建设的“根”和“魂”。该党支部将政治建设摆在首位,通过“线上+线下”双轨学习模式,打造“指尖上的课堂”,让理论学习融入日常、抓在经常。在组织建设上,他们以“过硬党支部”创建为抓手,开展“沉浸式”主题党日活动,带领党员“云游”红色教育基地,让党性教育入脑入心。推行党员“量化积分”管理,将党员作用发挥情况转化为可量化的考核指标,形成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


他们高度重视人才培训,“零零后”技术员孙文旭设计的《气动翻板式分料器》刚拿下山东能源创新三等奖,又马不停蹄的投入到新的项目研发,他的成长轨迹正是支部“双培养”计划的生动注脚。

目前,在该支部有2名技术能手成为党员发展对象,8名党员成长为业务能手,去年新发展的2名党员,如今已成长为独当一面的技术尖兵,真正发挥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走进充填工区党员活动室,“双带双创”党建品牌创建图谱在灯光下格外耀眼。这个由25名党员组成的战斗堡垒,创新构建“1+N+N”全员创新链,让党建工作与生产实践碰撞出火花。

他们实施“党员包保责任制”,划分党员责任网格,实现关键岗位、重点区域全覆盖,将生产任务分解到每个党员。成立“党员创客联盟”、创新工作室,让创新成为全员自觉行动。实施党员揭榜制,攻克6项“卡脖子”技术,金点子擂台征集转化50条建议,8个创新小组捧回“高效冲洗管路装置”“利于清料滚筒筛”2项国家专利,“称量斗除尘改造”获中国职工技术协会煤炭专业职工技术创新成果奖。
他们坚持“党旗在一线飘扬”,扎实推进“一区两岗”建设,依托“党员先锋岗”“党员责任区”,带头攻坚,在充填开采、设备改造等任务中发挥“头雁效应”。

面对泥矸充填率低的难题,党员技术攻关小组经过三个月的连续奋战,成功研发出煤泥自动配比系统,实现膏体性能精准控制,泥矸充填率从70%提升至100%,2024年全年消耗泥矸3.81万吨,创造效益433.82万元。在“双面交替充填”生产模式下,克服重重困难,创造了单月充填29个循环的新纪录,实现安全生产“零事故”,“红色生产力”在膏体充填开采中硬核绽放。
在该党支部文化墙的照片里,一张张笑脸背后是温暖的故事。他们大力开展“1+1+N”党员联系服务职工群众活动,每名党员结对帮扶群众,化解矛盾隐患12起,职工满意度达98%。
“职工心气顺了,安全生产的基石才更牢靠。”在该党支部书记谢超的“民情日记”里,密密麻麻记录着职工诉求,从改进劳保用品到空调维修,从夏送清凉到冬送温暖,40余条建议均得到闭环解决。

他们深耕文化软实力建设,以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为载体,精心打造职工精神家园。组织职工踊跃参与公司歌咏比赛、篮球赛等文体赛事,捧回歌咏比赛金奖、“工人先锋号”“优秀创新团队”等多项荣誉,让团队凝聚力持续升温。

“党建红”引领“生态绿”,从攻克固废利用难题到刷新生产效率纪录,充填工区党支部用实干诠释了“党建做实了就是生产力”的深刻内涵。当前,这支在煤海中砥砺前行的红色先锋队,正以信仰为炬、以实干为镐,在改革创新、度危求进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上续写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