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田陈煤矿
牢树“一切成本皆可控可降”理念
深挖降本增效潜能
通过“精算成本账”的创新实践
将传统的“粗放式”管理转化为“精细化”运营
蹚出一条提质降本增效的新路径

刀刃向内 全流程管控成本

在田陈煤矿生产现场,“井下撤光、地面拾光、死角处找光”理念贯穿材料管理全过程。副矿长张广彪介绍,这一理念并非简单的“节俭”,而是通过建立材料计划“六步审批”和“联合会审”机制,从源头把控物资投入。
他们在采掘工作面回撤时,工作人员会提前绘制“物资回撤管理清单”,精确到每一件设备的型号、数量和去向,工程结束后对照清单现场验收,确保“应收尽收、物尽其用”。这种“清单管理法”让原本散落的废旧物资变成了“真金白银”。今年以来,他们累计完成回撤物资数千件。
为进一步压缩成本,田陈煤矿将“市场”搬进了工作面。通过内部市场化结算平台,将井下工序转化为等价交换的经济关系,从采煤、掘进到选煤,每个环节都有明确的成本定额。当非生产性支出接近警戒线时,系统会自动亮起“黄牌”预警,倒逼各部门拧紧“节流阀”。这种“算着干”的思维,让成本管控从“事后核算”转向“事前预控”,形成了全员参与的成本管理生态。

科技赋能 向智能化要效益
面对深部开采的复杂挑战,田陈煤矿将科技创新作为降本增效的“金钥匙”。

在井下综掘工作面,职工刘智海正在操作掘锚一体机,实现截割、装载、支护、锚杆安装同步运行、平行作业、一次成巷。和以往相比,掘锚护一体机减少了作业环节,提高了掘进作业自动化和机械化程度,改善了综掘工作面临时支护环境,降低了职工劳动强度。

在洗选环节,TDS干选系统的应用同样令人瞩目。通过实时监测煤质数据,系统能精准识别矸石并自动分流,既提升了精煤产率,又减少了无效运输成本。
该矿煤炭运销办公室主任王春刚形象地说:“我们的煤质管控就像‘量体裁衣’,根据市场需求动态调整洗选方案,让每一块煤都发挥最大价值。”

全员参与 降本成自觉行动
在田陈煤矿,降本增效不是管理层的“独角戏”,而是全员参与的“大合唱”。

该矿设备制修厂职工开展“岗位淘金”行动,将废旧的煤机截齿、H架等材料进行修复再利用,仅维修矿车一项,每月就能节约数万元。在井下设立的“节约箱”和材料库的“百宝箱”,让职工们养成了“顺手捡、随手修”的习惯,形成了“人人都是成本管理者”的浓厚氛围。
该矿还将成本管控延伸到“隐性成本”领域,通过开展专题讲座、编制管控清单,对决策失误、沟通低效等“看不见的浪费”进行靶向治理。

该矿业务运营中心副主任董红建介绍
他们建立了“红、橙、黄”三色风险预警机制,对设备外委修理、合同管理等流程进行专项审计,有效堵塞了管理漏洞。这种从“显性”到“隐性”的全面管控,让矿井的经营风险降低、盈利能力显著提升。
降
本
如今的田陈煤矿,处处涌动着降本增效的活力。当降本增效从管理要求升华为全员自觉,当价值创造从岗位责任转化为行动本能,让矿井不仅收获了“真金白银”,更培育了“降本增效人人参与、处处践行”的新风尚。
增
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