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严峻的市场形势
枣矿集团以全面落实山东能源集团
降本增效“八项硬措施”为抓手
持之以恒练内功 挖内潜
从小处着手 扩大降本范围
加大井下物资回收复用
构建井下物资
“回收—修复—复用”闭环体系
持续提升经济运行质量
▲蒋庄煤矿弘大公司修理厂
市场波动不可控,但管理创新无止境。枣矿集团提出要开源与节流并举,将挖潜增效、降本增盈、节支降耗理念融入生产全流程。锚定“以量补价、以质保效”目标,集团各单位纷纷出台井下物资回收复用的管理办法,从制度层面规范物资分类、修复标准及考核激励,并设立专项基金支持技术创新。列出矿井物资回收考核清单,细化各类物资管理、使用及回收,确保各类物资应回尽回、吃干榨净。
全员树立“降本创效人人有责”的理念,在修旧利废上坚持“废变宝、长变短、弯变直、坏变好、旧变新”的原则,通过对修旧利废工作进行责任划分,严格控制新材料投入,每月下达修旧利废计划,严格考核,采取正向激励措施,调动职工修旧利废的积极性,提升了职工的成本意识和节约意识。
▲新安煤业公司再生资源站
走进新安煤业再生资源站,轰鸣的机械声中,职工们正对升井物资进行分拣、修复。“这些‘废品’可都是宝贝!”场地负责人李新峰举起一根锈迹斑斑的锚杆介绍。他们通过建立“账、卡、物”联动系统,该站点实现了物资从采购、使用到报废的全生命周期追踪。这一系统不仅提高了物资管理效率,还为企业提供了精准的数据支持,帮助决策者优化资源配置。
一根6分的废旧钢管经过加工,变成了管式接地极,为综掘二区节省了每件150元的采购成本。而在机电设备制修厂,车间主任周保兴带领团队利用废旧槽钢和工字钢加工成简易皮带机头。这一创新举措节省了15582元的设备投入。周保兴表示:“我们通过不断探索,将废旧物资转化为高效设备,既降低了成本,又提升了生产效率。”
▲柴里煤矿电液控阀维修基地
在柴里煤矿电液控阀维修基地,职工们对井下回收上来的电液控阀进行修复,仅需2.7万元的修复成本,便可使阀门焕然一新,重新投入使用,平均每套可节约6.3万元。“废旧物资回收后,进行打磨、维修加工还是能用的,扔了实在可惜。”职工李国亮说,矿上对回收复用、修旧利废实施奖励,单位既降成本,个人还得实惠,双赢。
在付村煤业,“升井不空手”已成为职工行动准则。公司推行“30%原值奖励”机制,对回收复用物资的单位和个人直接兑现奖励,激发全员创效热情。机电设备制修厂副厂长魏韬指着一台经过自行修复后焕然一新的永磁机构控制器算起经济账:“修复成本不足千元,却省下4000元新材料费,这买卖划算!”此外,该公司通过盘活库存闲置物资,自制加工皮带机尾、防护罩等设备,年均可减少外购支出200余万元。
“对有价值的物资回收复用,是对资源利用的最大化。”枣矿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李文表示,将用足用好对标分析、精准激励、市场化机制、经营质效评价等各种手段,引导推动各单位把经营管理的重心放在严控成本上,深挖内潜,推动资源再利用,以效益最大化对冲市场下行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