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煤矿,井下采煤离不开大型机械化装备;滚滚乌金提升上井靠的是大型设备;将原煤洗成精煤仍离不开大型设备……
近年来,蒋庄煤矿加快“两优三减”工作步伐,矿井机械化、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机器设备逐步代替人工作业,在保障矿井安全生产过程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
然而,设备在高强度运行过程中,难免有个“头疼脑热”或出现一些“病兆”,当它们感觉“身体不适”时,不能直接告诉人们,只能靠维修人员的经验去听、去看、去辨别,若发现及时,便能将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
“但如果发现不及时呢?便会造成机器设备‘带病作业’,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有着多年设备管理经验的蒋庄煤矿机电设备科主任工程师徐涛涛担忧,“特别是当前智能化设备越多,功能越来越强大,问题故障也越来越难发现,‘带病作业’时间久了,不仅会直接‘罢工’,还会造成重大机械事故、损坏设备、缩短设备使用寿命,严重威胁着矿井的安全生产。”
如何才能从根本上消除设备隐患,降低事故率,减少非计划停机次数来保障矿井连续生产呢?
“其实,这些问题用一套方案就能同时解决。”该矿总工程师周中平介绍,他们利用当前比较先进的大数据分析、数据建模、设备传感、状态监测分析等技术对矿井主通风机、主运带式输送机、主提升机等大型设备进行动态实时监测。同时在地面集控室统一建立大型设备远程故障诊断系统,通过利用远程通信传输技术,将矿井大型设备振动关键运行信息传输到地面监控平台,再借助人工智能和专家系统对设备运行状况进行远程诊断,通过有效数据分析和动态报警处置,来指导现场大型设备维修和检修,以保障设备作业期间的正常运转。
“我们通过对32台大型设备进行监测和故障诊断,实现了设备当前运行状态判断,就像中医‘治未病’的理论一样,可随时对设备运行状态进行‘把脉’。”该矿机运工区主管技术员靳超形象比喻道,“当设备有异常时,可第一时间发现并及时进行处理,最大限度地降低了安全事故风险和事后抢修比率。”
正如靳超所说,该系统投入使用后,就好比给机运工区的维修人员吃了一颗“定心丸”,让他们舒了一口气。
“原来我们总是提心吊胆,生怕大型设备运行过程中出现什么闪失。现在通过对大型设备进行实时在线监测和故障诊断,可以及时发现隐患从而提前进行防范处理,减少和避免了大型设备故障影响生产的时间,同时也降低了维修设备的盲目性。”
据该矿机运工区区长王巍介绍,自该系统投入运行以来,他们根据监测数据状态分析和月度诊断,已经指导和预防主排水泵故障6次、主通风机问题2次、压风机故障1次,实现了现场提前维护设备,既保障了矿井安全生产,也为智慧矿山建立了设备管理基础平台,提高了企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