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转型突破是枣矿通往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面对错综复杂的内外部环境、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集团公司领导班子保持定力、以变应变、稳扎稳打,以全局的高度擘画枣矿的发展蓝图;以求实务实的作风和枣矿可持续发展的历史担当标定转型突破、赶超跨越的行动坐标,带领全体干部职工大力弘扬南泥湾、焦裕禄、亮剑“三种精神”,在转型发展的砥砺中改革创新,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埋头苦干,主要经济指标创出历史同期最好成绩,探索了百年煤企转型升级之路。枣矿各媒体推出“转型突破这一年”系列报道, 回顾今年以来集团上下解放思想干事创业、务实奋进砥砺前行,转型突破迈出的坚实步伐,展现矿区各产业板块稳健发展的转型变化。
历史的荣光与高质量发展的梦想碰撞,发展的生机与奋进的活力交织……新安人的2022年,走得很稳健,拼得很努力,过得很充实。
今年以来,新安煤业公司干部职工大力弘扬“三种精神”,坚持在困境中突围、在低谷中奋起、在艰难中前行,推动矿井困境突围、转型突破。
解放思想
涵养转型“新气质”
善谋者胜,远谋者兴。面对近年来的发展困局,局怎么稳、困怎么破、路怎么走、心怎么聚、规怎么立,要建设什么样的新安?面对发展之问,新安煤业党委一班人有着强烈的答卷意识。
“公司上下要解放思想,凝心聚力实干,奋力争先崛起,在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中重新走到集团第一方阵”。在年初召开的“解放思想、变革求新”大讨论动员会上,该公司党委书记、执行董事王士奎说,只有思想上解放、观念上破冰,才能以超常的思路、办法、举措引领行动突围,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新突破。
一时间,一场裹挟着解放思想强烈共识、转型突破强大意愿的“头脑风暴”,即刻从地面车间到百米井下席卷开来,广大干部职工紧扣“守正创新、变革转型、管理提升”主题,围绕破除“六个不适应”和“往哪转、怎么转”,掀起了一阵高过一阵的解放思想大讨论热潮。
“聚焦‘转型突破’主题主线,突出找煤扩量、存量优化、增量跨越、内涵挖潜、深化改革、风险防控‘六大关键’。”“打破观念壁垒、制度障碍,积极推动试验区项目启动,释放湖下压覆资源,破解矿井中长期接续紧张的难题。”“围绕破解人员安置难题,利用人才、技术和管理品牌,大力发展服务外包产业,开展以煤矿技术管理为主的服务外包,把人员‘包袱’变成创效财富。”“聚焦职工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聚力‘家文化’建设,打造发展共谋、未来共创、民生共享、生态共美的‘新安家园’……”
锚定位,谋发展。该公司年初一上手就坚持把解放思想与企业发展结合起来,坚持把抓落实求实效贯穿大讨论始终,制定了“1156”总体思路,并列出清单、拿出措施、分解责任、责任到人,推动各项重点任务落地落实。
各级各部门坚持问题导向,打破固化思维,变被动工作为主动担当。经营专业成立专班,系统制定2022年亏损企业治理工作方案,征集320项降本创效项目,截至11月份,节支创效1.49亿元。重奖创效先进,激励极致挖潜,拿出100万元创效工资用来奖励创效骨干、创新能手, 激励引导全员创效益、提工效、降成本。围绕职工群众的急难愁盼,发放慰问金、慰问品37.5万元,为38户职工子女发放奖学金11万元,民生温度不断攀升,家文化建设步履铿锵。
找煤扩量
培育效益“增长源”
“如何实现资源应采尽采,完成找煤扩量目标,这关系企业效益,更是稳定所需。”王士奎说,面对采场封闭带来的生产“调整期”和“空窗期”,要聚焦边角块段,向资源挖潜要效益,通过找煤扩量培育效益增长源。
该公司以增量优质、存量优化、协同高效为方向,按照短期生产有保证、长期发展可持续的思路,充分发挥技术优势,寻煤扩能、“一面一策”、应采尽采。
面对13采区煤资源减少、衔接紧张的实际,该公司从设计源头抓起,优化13上06工作面里段巷道布置,延长工作面走向长度80米,增加工作面里段资源储量2.5万吨。从优化生产布局入手,成立矿井采场设计专班,成功找出1308工作面约10万吨可采储量,有效缓解了13上06工作面缩面改造期间的生产压力。
“技术专班成立以来,先后对13采区3煤、3上煤、3下煤层及大巷煤柱回收等分析论证,重新谋划了矿井中长期开拓、接续规划,为最大限度地寻找煤量、稳产增量奠定了基础保障。”该公司总工程师、技术专班负责人董传宝说。
靶向施策
降本增效“挖潜力”
降本的最大潜力来自矿井生产系统的优化。这是新安煤业通过“解放思想、变革求新”大讨论形成的共识。
系统降本,大头在井下。该公司坚持技术可行、安全可靠、设计合理、满足需要原则,封闭巷道6250米,降低通风系统负压350Pa,节约风量1480m3/min,年节约排水、通风、火灾治理、巷道维护费用545万元。优化辅助运输及供电排水系统,每年可减少排水电费15万元;在21605、13上06等区域增加集控设备,实现12部皮带集控管理,每班减少岗点工5人。
人人争当经营者、岗位就是效益源。围绕材料回收复用,该公司成立了再生资源管理站和小件加工中心,通过回收、修复、改造、拆解等措施,让废旧物资“重新上岗”,以“回收、修复、转用”一体化,实现了井上下物料的双循环管控,全年回收复用物资606万元,“零废弃、零浪费、零丢失”逐步成为职工的共识和习惯。
为盘活闲置设备配件资源,在井口设立“物资集供超市”,实现物资供应“一站式”服务,盘活沉淀库存660万元。严把物资预算管理、计划审批、领料控制、用料监督、有旧不批新“五道关口”,材料计划由“要材料”向“算材料”转变,减少材料支出650万元。
成立两化融合大数据中心,利用物资管理信息系统进行计划审批平衡利库,对区队材料管理实行日清日结,实现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决策,推动流程再造、效率提升,为矿井健康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创新思维
引领发展“高质量”
“我们要补齐思想短板、催生‘头脑风暴’,把管理机制变革和思维模式创新融入安全生产全过程,从‘两化融合’、管理瘦身、效率变革等方面变化思维、做足文章。”该公司总会计师白伦福表示,将持续转变观念、变革思维,凝聚合力推进“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建设,汇聚转型发展的新动能。
该公司坚持向精准营销要效益,构建产、洗、销“一体化”联动机制,根据用户需求对精煤产品进行“个性化”定制,提高不同煤种的利润贡献率,促进矿井由“生产煤”向“经营煤”转型。
今年以来,他们在保障电煤供应任务的前提下,销售商品煤84.91万吨,原煤入洗率达79%,真正做到依靠产销大协同赚取精煤增量红利。他们还积极从副产品、低端产品中发掘效益,今年前11个月,综合利用副产品20.42万吨,实现创效8574余万元。
他们坚持向经营管控要效益,构建岗位绩效成本捆绑机制,强化价值链成本要素分析、材料单耗对标趋向分析,探索融资租赁、整装置换、有偿共享等模式,推行“小额工程自营模式”,多元化推进内部工程承包、业务承包、劳务承包和单位间劳务输出等形式,实现人工效率、节支降本“双赢”。
“我们紧紧围绕‘转型突破’主题主线,以‘追标兵、站排头、挑大梁’的信心和决心,持续增强安全保障、创新创效、稳内拓外‘三种能力’,努力完成各项任务指标,发挥好新安煤业的担当作用。”王士奎表示,将坚持靶向施策,不断练内功、补短板,确保把矿井调整至最佳状态,重回矿区高质量发展“第一梯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