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员”“搬运工”“快递员”“tony老师”……当职工和矿井需要时,他们就像“孙悟空”一样,使出“七十二变”,为爱而“变”,为责任而“变”,呵护职工群众的“岁月静好”!
他们就是蒋庄煤矿“蒋心连心”志愿者。走,到蒋庄煤矿,听听他们的故事。
职工身边有位“tony”老师
“这边再修一下,谢谢!”“您的技术越来越好,堪比专业‘tony’老师了!”……近段时间,蒋庄煤矿皮带工区职工朱雷收获了很多笑脸,听到了更多的“谢谢”!
工作时,他雷打不动坚守岗位。下班后,他稍作休整,便拿起理发刀、系上围裙,“摇身一变”成为工友们离不开的“tony”老师。
疫情封控期间,理发难成为困扰职工的“头等大事”,“蒋心连心”志愿者服务队便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开设“理发”专区,志愿者朱雷主动奉献自己的休息时间,为“爱”而“变”,为工友而“站”,为他们剪去一头“烦恼丝”。
“头发长一点,我就觉得难受,这不,朱师傅已经为我理了三次发了,每次理完都感觉神清气爽。”该矿武保科科长金明是朱雷的“老客户”,每提起朱师傅,都会情不自禁竖起大拇指。
“由于疫情期间工区人员少,朱师傅工作非常繁忙,也很劳累。”该矿团委副书记王冰告诉笔者,即便是这样,朱雷每天也会拿出半天的时间帮职工理发,已累计为300余名职工解决了“头等大事”。
“快递小哥”送来“及时雨”
穿上白色隔离衣,戴上面罩和口罩,蹬上脚套——从“红马甲”到“白衣战士”,再变身“快递员”“送餐员”奔走在矿区各个岗点、社区,为职工拿药、送餐,变的只是“行头”,不变的是“蒋心连心”志愿者为职工服务的滚烫爱心。
“我的药马上就吃完了,正愁怎么办呢,这不,他们就为我送来了,解了我的燃眉之急。”该矿综掘二区职工梁洪义满怀感激地说。
疫情期间留矿志愿者较少,他们便身兼数职。隔离衣穿脱不方便,他们就少喝水、减少上厕所次数,有时一忙就是六七个小时。
特别是那些化身为“快递小哥”“送餐员”的志愿者们,帮助职工解决的都是一些小事、繁杂事、烦心事,数量多、工作量大,往往赶不上饭点,等他们吃饭时,饭菜都凉透了。“我们早一会、晚一会吃无所谓,必须保证先让职工师傅们吃上热乎饭。”王冰笑着说。
“爱心帮办”随叫随到
在职工食堂,他们时而变身“择菜工”“洗菜工”,时而又变身“搬运工”“清洁员”;在核酸检测现场,他们既是维持现场秩序的“督导员”,又是帮助职工扫码登记的“信息员”……
只要职工有需要,“蒋心连心”志愿者便因“需”而“变”,24小时为职工“爱心帮办”。特别是在为驻矿职工配送生活物资中,“蒋心连心”志愿者更是细心贴心,坚持把好事办好。
“由德馨物业在薛城收集、打包、统计好生活物资,并运送至矿,我们第一时间消杀、整理物资编码和相关信息,以便及时将物资发放到职工群众手中。”“蒋心连心”志愿者、该矿武保科青工委主任张鹏告诉笔者,职工有的下中班,有的上晚班,“蒋心连心”志愿者就尊重他们的时间,加班延点为他们发放物资。
正如张鹏所言,心系职工群众、心系矿井发展,是“蒋心连心”志愿服务队的坚守。他们坚持帮助他人、完善自我、服务矿井、传播文化,今年以来,开展志愿服务150余次,慰问职工父母165人次,为一线职工“爱心洗”8000余套,切实把贴心服务送到职工心坎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