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而深入这荒漠50余公里,有一处却生机勃勃、另一番景象:吊塔林立、机器轰鸣,几十台大型机械有序作业,200余米高的凉水塔、烟囱直刺苍穹。枣矿集团红墩界煤电项目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成长。
▲枣矿集团红墩界热电项目建设现场
从省内到省外,从主业到非煤,到处一片火热,历经140余年历史的枣矿集团,正在转型突破的道路上,迈出越来越矫健的步伐。
谋划更高质量发展
善弈者,谋全局。
进入2022年,履新时间不长的枣矿新班子并没抓到一手“好牌”——内部资源接续紧张、外部资源没有形成规模、非煤产业没有彰显优势……标兵渐远、追兵已超的现状和形势,让新班子心急如焚。
▲枣矿集团启动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
“我们深切感受到枣矿落后于兄弟单位了,必须解放思想,抢抓发展机遇。事实证明,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没有思想变革就跟不上时代发展。”在年初一上手的工作会上,枣矿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侯宇刚充满强烈危机感的话语,让干部职工从煤炭“旺市”中惊醒。
一时间,一场裹挟着解放思想的强烈共识、转型突破的强大意愿的“头脑风暴”,在百里矿区席卷开来。从机关到基层,从本部到外部,广大干部职工紧扣“守正创新、变革转型、管理提升”主题,围绕破除“六个不适应”和“好在哪、差在哪、怎么干”,掀起了一浪高过一浪的解放思想大讨论热潮。
这场“头脑风暴”从年初刮到了年尾。一年来,枣矿集团两级党委中心组组织集体学习680余次、开展专题研讨600余场次,举办干群面对面交流540余场次,实施内部调研300余场次,“走出去”外部对标100余次,38000余人次参加发展问卷调查,征求意见建议500余条……思想在大讨论中交融,观念在大讨论中碰撞,一个个问题不足摆上了台面,一条条真知灼见得到采纳,一份份科学规划付诸实施。
▲枣矿集团以各种形式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
伴随着思想的涌动,枣矿集团开始“落子破局”。他们紧紧围绕山东能源战略部署,全面优化企业发展方向、战略和步骤。明确了2022年“转型突破”主题主线,旗帜鲜明提出“利用宝贵的窗口期,超前布局、系统谋划,最大限度化危为机、扬长避短,跳出传统能源依赖,走出市场起伏、资源兴衰的发展交替循环,开创低碳化、多元化、可持续的发展新局”的战略方向,大力倡导南泥湾、焦裕禄、亮剑“三种精神”,向干部职工展示一张鼓舞人心、切实可行的发展蓝图。
推动发展,关键在“人”,一场前所未有的机构改革让所有人“惊愕”。枣矿集团机关部门压减55%,机关人员压减61.3%,中层副职及以上管理岗位压减22.3%;对19个同质同类企业整合退出,完成18家权属单位机构改革目标,权属单位内设机构压减41.2%、管理岗位减少30.2%、定员减少17.9%……“伤筋动骨”却全程“零震荡”改革,正雕琢出一个精干高效的机关“轮廓”和层级科学、焕发动能的基层“架构”。
▲枣矿集团通过公推公选选拔人才
在机构做“减法”,在人才建设却坚定不移地做“加法”。他们坚持量质并举,落实山东能源“31789”人才培养工程,启动青年干部培养“325”三年规划、“琢玉工程”十年规划、“336”蹲苗计划,大力培养选拔青年干部。当前,枣矿集团90后管理干部总数占比25%,较去年底提高15%,干部队伍平均年龄下降2.5岁。对任职届满财务总监“集体起立”,全面评价、竞争上岗,对集团56家企业170名经理层实现任期制和契约化,通过市场化选聘职业经理人累计达9人。
推动更可持续发展
▲枣矿集团岱庄煤业公司充填开采项目地面制浆站
大力应用充填开采技术,是枣矿集团破解本部煤炭主业可持续发展难题的关键一招,更是他们把一大批原本因“搬不动”“搬不起”“不能搬”而成为“呆滞”资源救“活”的创新之举。
▲枣矿集团内蒙古金正泰露天煤矿成功完成500万吨年产能增核

他们立足做优做强主业,树立整体“一盘棋”格局,打破内部矿井界限,大力推动田陈煤矿与滕东煤矿、岱庄煤业与七五煤业等矿井的资源跨矿整合,实现资源最优配置;逐矿研究明确3至5年接续规划,对下组煤、10对矿井和44个可回收煤柱,“一矿一策”编制开采计划,确保接续稳定、“吃干榨净”;抢抓国家增产保供历史性机遇,以“日拱一卒”的执着,全力以赴推动本部滨湖煤矿、岱庄煤矿和外部金正泰露天煤矿产能核增,滨湖和岱庄年可新增80万吨优质产能,金正泰煤矿年产能成功由300万核增至500万吨。
“从我们着手申办500万吨核增,到国家发改委复函同意,仅仅用了20多天时间,在正常情况下需要至少半年甚至数年。”金正泰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晏明来说,他们星夜兼程往返鄂尔多斯市、呼和浩特市20余次、行程3000余公里、办理审批手续20项,以“硬着头皮、磨破嘴皮、跑破脚皮”的艰辛付出,硬是啃下了产能核增这块“硬骨头”。
▲枣矿集团职工在生产集控中心远程操控一线生产
布局更有活力发展
“抢晴天、抓阴天,牛毛细雨当好天;月亮底下当白天,晴天一天当两天;冒雨钻空干,没雨拼命干;北风当风扇、大雨当炒面,确保安全是关键!干!干!干!”在枣矿集团储配煤基地项目建设现场,一首广为传唱的“施工天时歌”,不仅唱出了建设者们的乐观豪迈,更唱出了枣矿集团谋发展的只争朝夕。
▲建设中的枣矿集团储配煤基地
“中兴”速度,带动了“中兴”发展。中兴建安这个近年来深陷亏损“泥淖”的单位,今年“脱胎换骨”,收入增加8800万元,利润比考核目标翻三番,钢结构施工面积翻三番,勘探注浆量更是去年18倍,今年他们还把发展的触角延伸到了云南、新疆、山西、陕西、内蒙古、河南、海南及山东多个地市,实现了从“矿区转”到“全国闯”。
据了解,在年初制订全年考核“大盘子”时,枣矿集团就立足产业、单位的个性化和差异化,对指标设置、分值权重、激励机制等进行精准设定,将能源集团下达指标分解落实,相应增加处罚条款的权重和力度。在薪酬制度上,他们坚持“以效定薪、薪效联动”,变“岗技工资制”为“岗效工资制”,加大绩效薪酬在工资收入中的考核比重,严控亏损单位工资增长,切实考出了压力、核出了动力,激发出了全员创业的强烈热情。
▲枣矿集团智慧物流园电商云仓
像中兴建安公司一样,在2022年,物商公司建成了全国最大的二手图书循环利用基地,入园电商日发货量超过5万单;丰源轮胎、中兴慧通轮胎突破行业“至暗时刻”,逆势迈入常态化盈利轨道,产量、销售、利润率、产品单价等实现了全面增长。特别是慧通轮胎公司,依靠枣矿橡胶产业的市场、原料、技术、渠道等协同优势,自接管当月就实现了止亏,半年实现整体盈利。

2022年,枣矿橡胶产业、建筑产业整体向好,焦化产业更是实现了“鸟枪换炮”。据了解,受环保政策影响,枣矿焦化产业近年先后关闭了微山同泰焦化、盛隆化工一期80万产能,产业规模体量断崖式萎缩。
“决不能在家中困死!”枣矿集团启动焦化产业“走出去二次创业”步伐,瞄准“打造山东能源煤焦化板块领军者和行业头部企业”目标,立足千万吨煤焦化产业集群规划,以产能置换、股权重组、合资合作、轻资产运营等方式,放眼全国布局高端煤焦化项目。
他们注资重组河南鑫泰能源公司,成为控股股东,投资6亿元建设年产128万吨焦炉技改升级项目,于今年2月投产,截至9月份,累计实现收入35亿元。
▲枣矿集团重组的河南鑫泰焦化公司全貌
他们按照52%的比例增资控股山西盛隆泰达新能源公司,启动了年产192万吨顶装焦炉焦化技术升级改造,整个项目建成后,将成为领先行业的无烟、无尘、无味、无人、无音“五无”清洁高效工厂,形成年产值45亿元的大型煤化工企业。
他们扩张的步伐还登上了云贵高原,签订了威箐焦化200万吨/年的合作框架协议,一个以本部盛隆化工为中心,河南、山西、贵州为外拓基地的‘一中心、三基地’发展格局正在加速形成。
立足煤、延伸煤、超越煤,焦化产业正以前所未有的势头,成长为枣矿集团转型发展的“实力名片”和新的效益增长极。
实现更有效益发展
在枣矿集团2022年的“期末”成绩单中,有一组夺人眼球的数据:原煤入洗率100%、回收率76%,比历史最高值分别提高2%、5%,全年预计实现结构性增利5亿元。数据枯燥,但其背后却隐藏了枣矿人从“生产煤炭”到“经营煤炭”、从“产什么卖什么”到“什么值钱就产什么”的经营思路、管理模式的转变。
▲枣矿集团原煤入洗率达到100%
▲枣矿集团智能化选煤厂建设实现无人值守、远程操控
“井口”对接“炉口”,为客户提供“订单式”生产,是枣矿集团“让煤更值钱”的重要“法宝”。他们与全国十余家知名院校、大型钢铁焦化企业,建立了煤炭产品技术交流机制,通过外聘技术专家、签订产品技术研发合作协议,联合进行产品攻关,实现客户需要什么煤就生产什么煤。
该集团滨湖煤矿主采的16层煤发热量低、硫分高,一直作为电煤燃料使用,销售渠道单一。该矿和客户合作研发了高硫气肥精煤品种,能够通过煤气化清洁技术生产硫磺,一下子打开了精煤销路,不仅成为市场的“香饽饽”,销售价格也是节节攀升。
实现好效益,开源和节流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枣矿集团不仅在“挣钱”上千方百计,而且省钱的算盘也是打得“啪啪响”。

今年以来,他们坚持“成本制胜”,深入推进“两化融合”,逐个单位分析成本构成要素,精排细排成本指标,将成本考核权重提升到60%,以考核倒逼全面控本降耗。据统计,2022年,在国内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上涨的情况下,枣矿集团商品煤单位成本同比下降9%。
▲枣矿集团树立“成本为王”意识,职工正在修复废旧设备
纵观不平凡的2022年,枣矿集团紧紧围绕山东能源安排部署,锚定“转型突破”主题主线,面对困难和挑战,不松劲、不退缩、不放弃,以“蚂蚁啃骨头”的劲头干工作,一个个疑虑被消除,一个个难题被攻克,一个个顽石被搬开,一个个新芽在萌发,一系列工作措施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犹如一套漂亮的“组合拳”,干净利落、虎虎生威,把“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要求落在实处,为百年枣矿博得了一个更加光明的前程,交上一份过硬的发展“答卷”。